黄献华:中国中央应输港利益以抚人心

时间:2020-06-08 06: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出其不意制定“香港国安法”的消息一出,便震动全港和西方国家。香港反对派再次聚集示威游行,重新上演去年街头暴力的一幕。一时间,整个香港人心惶惶。人们除了担心黑暴死灰复燃,动乱不知何日结束,更担心香港国安法会不会像反对派所说的那样,真的会削弱香港的自由。

可以说,全国人大的这一决定,影响力绝不亚于当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因为这标志着北京开启了实质性管治香港的进程。

虽然国安法所针对的是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政府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但由于长期以来基本法23条不断遭到反对派的污名化和妖魔化,把禁止叛国和颠覆政府,等同于侵犯人权和限制言论自由,致使多数港民对它心存疑虑与恐惧。这种疑虑与恐惧,在反对派的操弄下,必将激起更大的抗争和动乱。这个时候,把动乱的风险降到最小,便是当下中央和特区政府应该思考的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中央要向广大港民宣传香港国安法不会危及正常的言论自由之外,更需要中央出面安抚民心。

在中国几千年政权更迭的历史轮回中,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之后,都会贴出一则安民告示来抚慰民心。安民告示的内容除了阐明推翻旧政权的必要性,也会对民众作出各种减租免税的利益承诺。

香港回归实质也是政权更迭,而且香港被英国统治100多年,很多港人的思想已经西化,更有人将自己视为英国的海外属民。加上价值观与大陆不同,他们对回归的态度不但复杂,而且对中央政府抱有强烈的戒备之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在回归时尤其须要对香港贴出一份安民告示,除了大力宣传回归的意义与好处,最重要的是给广大港人输送看得见的利益,以安抚民心。

但回归23年了,中央却因为强调港人治港的原则,而忽视了自己在解决香港民生问题中的国家责任,致使普通港民感受不到回归的好处。虽然中央曾在金融危机中出手帮助特区政府成功走出危机,但普通老百姓并未感受到这种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回归这件政权更迭的历史事件中,中央对香港的安民告示还未贴出。

时至今日,香港国安法的制定,无疑会引起港人对中央的疑虑与恐慌。此时此刻,中央尤其应该补交安民告示这份作业。除了大声承诺国安法不会限制一般的言论自由,也有必要在国家层面,给予港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这样做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可以淡化港人敌视中央的情绪,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当中央给港人实质利益作为回归大礼时,港人在反中央时也会考虑这样做应不应该、值不值得。第二就是可以此为契机,转移香港的舆论焦点,逐渐把香港从政治城市,修正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

今年的人大会议上,港区人大代表郑耀棠提议中央参照“横琴模式”,向香港拨地建设新区,以解决困扰港人多年的房屋民生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着中央向港人树立正面形象的好招,建议中央尽快采纳,在靠近深圳一边的海面填海造岛,趁势在香港掀起一轮建设的高潮。这不但是及时向港人输送看得见的利益,更能够以此为契机,转移舆论的焦点,让广大港民把注意力逐渐聚焦到发展上。

这么多年来,香港之所以乱,极大的原因是政治舆论长期占据新闻主要版位。没有人关心经济建设,全民天天讨论的都是如何拒绝23条立法,如何警惕中央插手香港事务,如何争取心目中的真普选。没有人认真地关心住在笼屋中的老人,没有人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和方案。香港住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可以说香港全体政客都有责任。不管是反对派还是建制派,抑或是政府高官,都没有树立问政为民和执政为民的观念。此时中央采纳郑耀棠的建议输港利益,正好是树立正面形象的起步式。

孟子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作者是中国时评人

赞一下
(63)
13.2%
赞一下
(415)
86.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