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必荣:十年后中美关系的图像

时间:2020-06-05 08:0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刘必荣

关心国际情势的人,都会对近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感到焦虑。当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开始对抗的时候,国际秩序就开始崩坏,国际社会也开始被撕裂。“全球化”减速,人心也开始彷徨。

2012年习近平初执政时,提出与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表示中美两强可以并存于世,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但是没有成功。国际上还是习惯以权力政治来看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加上2013年中国又自信满满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让影响力伴随中国的崛起一下绽放出来,更令西方感到威胁。于是从奥巴马时代的“再平衡”,到特朗普时代的“印太战略”,美国与盟国试图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对中国进行围堵。中国一心想避开的修昔底德陷阱,似乎并没有避开。

特朗普是另类的总统,他上台后美中关系在他随兴又率性的外交风格下几经波折。美中贸易战的开打,固然有特朗普团队对WTO等多边建制的长期不信任,但更是美中对抗的延伸。从贸易逆差到知识产权保护,到中国国家队经济结构的争议,贸易战的范围不断扩大,终成为新的一场科技冷战,影响所及,也从供应链的重组、国际贸易的减速,到美中可能走向脱钩。这对生活在同一时空的其他中小型国家而言,都是不可能逆转的重大变化。

在美中对抗的同时,中国大陆也努力建立形象,证明自己会承担大国应有的责任,不会陷入大国怯于承担责任的“金德柏格陷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5月在WHA年会上,大陆除宣布捐款20亿美元给世卫组织织外,更表示将与联合国合作,在中国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不断,并将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而一旦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也将把它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以成本价向国际社会供应。

但是中国的努力并没有让它成为国际的新领导中心。在对抗新冠病毒的战役中,美国的抗疫行动是一场灾难,但是各国也不可能学习中国的抗疫模式。欧洲虽然表示愿意担任美中冲突的调人,但是对中国势力经由带路倡议进到欧洲港口,仍然有一层阴影。

这时又发生“香港国安法”与美国国内暴动的事件。香港从去年《逃犯条例》到今年北京强推国安法所引起的暴动,和美国因为警察执法杀人引起的全美族群暴动,在性质上并不相同,但都重创了两国的形象,也让双方攻击的火力稍歇。但是之后呢?中美关系会怎么发展?

一些人会期待年底美国大选,特朗普下台,换上拜登。但就算拜登上台,行事比特朗普稳定可预测,但是美中的结构性冲突还在。美国对中国的防备,不会因为换人执政而改变。德国人早就有这种体认,德国学者就提出,美欧关系在特朗普之后也回不到前特朗普时代。美中关系亦然,美中的较劲还是会成为双方关系的基调,需要更多能够协商妥协、管控分歧的娴熟外交官来操盘,战狼式的外交可以休矣。

美中科技也许不会完全脱钩,世界也许还不会分裂成华为和非华为两块,但是科技战还是会继续打。中国大陆能不能在某些先进科技上取得突破,将决定科技战的最后胜负。

供应链当然会重组,但不是为了去中国化,而是新冠疫情肆虐之后,各国发现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一国封国,整个供应链都受到影响。但中国大陆应当还是会加强开放的速度,因为开放是对抗西方围堵的最好方式。但是开放却不必然带来改革,改革与开放已经成为双轨,且速度未必相同。

至于全球化,传统跨洲的货贸会趋缓,但是服贸的数量与重要性会增加。数字经济与数字货币在今后10年的重要性都会升高。尤其香港国安法通过后,美国若制裁香港银行,香港将顿失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时中国推广数字货币,绕过美国金融控制的力度就会加强。货币战争可能又是另一个战场。

除非发生惊天巨变,否则这应该就是10年内美中关系的图像。台湾怎么因应,就看执政者的智慧了。

(作者为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

赞一下
(101)
72.7%
赞一下
(38)
27.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