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当前的动荡看似特朗普的灾难,但历史表明,暴力骚乱常常会把美国选民,尤其是白人选民,推向右翼。
对成千上万走上美国街头的抗议者而言,预测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将如何影响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似乎有些理性到冷冰冰——甚至冒犯。
他们以及其他许多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弗洛伊德在一名警察的膝盖下窒息而死的骇人画面。抗议人士知道,美国有一段可以追溯至几个世纪前的种族暴力史。即使首位非裔美国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主政两届,也没有带来许多人曾经希望看到的种族关系深刻变化。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实际上正是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开始的,原因是2013年被控谋杀未持任何武器的黑人少年特雷文•马丁(Trayvon Martin)的乔治•齐默尔曼(George Zimmerman)被判无罪。2014年——还是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在另外两名非裔美国人埃里克•加纳(Eric Garner)和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死于警察之手后,这一运动的声势进一步壮大。去年进行的一项学术研究显示,在美国,黑人男性在一生中被警察杀死的几率是千分之一,是白人男性的2.5倍。非裔美国人占美国人口的12%,但在监狱人口中占33%。他们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比例也更高。
许多活动人士可以——而且的确——辩称,针对非裔美国人的警察暴力执法,反映了社会和政府内部的深层力量——无论谁是椭圆形办公室主人都不会受到影响。但在现在这样一个时刻,这种绝望虽然可以理解,却也太过悲观。今年总统大选的结果以及候选人所使用的策略,将对美国的种族公正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暴力和抢劫行为,已经让美国各地宣布了自1968年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被暗杀以来最多数量的宵禁。然而,尽管金之死也引发了愤怒和绝望,但他领导的民权运动的确深刻改变了美国,并推动林登•B•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
其结果是,美国南部各州依据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早已成为耻辱的回忆。1968年,只有54%的美国黑人拥有高中学历,如今这一比例已超过90%。金遇刺那年,非裔美国人的贫困率接近35%,而到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总统的2016年,这个数字已降至22%。自那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尽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衰退可能会逆转部分成果。
奥巴马喜欢引用金的名言:“道德宇宙的弧线虽长,但它终会弯向正义。”今年的总统大选将是对这种谨慎但坚定的乐观主义的历史性考验。表面上,当前的动荡和暴力像是特朗普面临的一场灾难。然而,金被谋杀后引发的骚乱给我们的启示是,暴力骚乱常常会把选民——尤其是白人选民——推向右翼。
1968年11月,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赢得大选。《纽约客》(New Yorker)援引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奥马尔•瓦索(Omar Wasow)的研究显示,在与城市骚乱影响地区接壤的县,投票支持尼克松的比例要高出6%至8%。骚乱可能帮助尼克松赢得了一场势均力敌的选举。
将民主党人与犯罪和混乱联系起来的尼克松式策略非常有效。显然,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将遵循类似的策略。特朗普最得力的代理人之一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指向了在民主党人执掌的城市中“不计其数的财产损失”,并称:“如果你把民主党人选上台,这就是未来。”
这种策略将动员起特朗普的基本盘选民。然而,虽然今天的很多事不禁让人想起1968年,但形势已大变。尼克松当年在家乡州加利福尼亚胜出,赢得了该州的大量选举人票。但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如今的加州坚定地站在民主党阵营,而且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1992年就拿下加州,尽管那一年几名暴力对待非裔美国人罗德尼•金(Rodney King)的警察被判无罪引发了骚乱。
另一方面,尼克松当时不得不与强大的独立候选人、公开的种族主义者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竞争。如果在南方五个州胜出的华莱士不参加竞选,这些州几乎肯定会支持尼克松。特朗普不会在今年11月面临这样的挑战。他或许希望,在种族问题上分化且越来越激进的选民,将帮助他再度拿下在2016年胜选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中西部各州。
看清这一切之后,民主党人必须谨慎行事。该党总统候选人乔•拜登(Joe Biden)迄今采取了显而易见的立场,即同时谴责种族不公正和街头暴力。这一立场得到了受骚乱冲击的各州和城市的民主党主政者的呼应。但拜登将面临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压力,要求他在表达非裔美国人社区的悲痛方面更进一步,这些人曾是他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关键。
作为一名以口误和措辞笨拙著称的政客,他在再次尝试改变“历史的弧线”时,将不得不小心翼翼拿捏好平衡。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