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人均1000元 中国人有没有钱?

时间:2020-06-03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海腔新调

杨丹旭

刚来北京那会儿,我经常向新加坡的朋友抱怨,北京真贵。

我们的办事处在东直门一带的办公楼,每天中午,楼里的白领都会到边上的商场用餐。省一点的人会到地下一层点简餐,但动辄也要50元(人民币,下同,10新元);奢侈的就会去楼上的餐馆,一顿午餐人均120元到150元不足为奇。

午餐过后,有些白领会到商场里的超市买进口水果,一些人则会捧着网红奶茶或星巴克咖啡回办公室。粗略估算,每个月的午餐开销大概都会超过2000元。

我一直很好奇,这些上班族平时衣着靓丽、上下班背名牌包,出入各种娱乐场所、泡网红咖啡馆,永远都在用新款手机,他们或许还得承受北京高得吓人的房租或房贷压力,每个月得赚多少钱才够花?

中国人越来越有钱,好像都不是新闻了。倒是上星期,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说了一个让很多人震撼不已的中国社会现实: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

李克强当天是在回答一道关于脱贫攻坚的问题时提到这个数据。他直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

他以此强调,“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官方将把保障困难民众和受疫情影响的新的困难民众的基本民生,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这段话犹如投下一个震撼弹。中国今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月入1000元虽超出官方设定的贫困线,但多达6亿人处于这个较低的收入水平,似乎与“中国人民富起来”不太符合。中国领导人罕见地在镁光灯前“自揭疮疤”,披露中国的另一侧面,也让听惯了中国崛起故事、造富神话等主流叙述的人有点诧异。

这组数字更大的冲击力来自它背后的事实,甚至与很多中国普通民众的认知大相径庭。

中国网民是最不待见各种与收入、资产有关的统计或调查数据;每次有这样的数据出炉,就会被喷“忽悠人”。很多网民还会嘲讽自己“被平均”,显然认为统计数据把中国人说得太有钱了,不符合他们认知中的客观事实。这次却完全相反,没有人感叹自己“拉后腿”,有网民还半信半疑,以为这是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的一句口误?

确实,中国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去年也突破1万美元。消费升级如火如荼,城市中各种商圈林立、大街上车水马龙、地铁上随处可见新款手机,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佐证。在冠病疫情暴发前,中国人在国际消费市场都是顶梁柱,到欧洲买名牌包、到韩国采购化妆品、到日本抢购电饭煲等,有钱得让老外都惊掉下巴。

月入1000元是什么概念?这可能都不够北京白领一个月的午餐钱;在北京的商场,爱美的女士只能买到一条像样的连衣裙;一家老小到北京郊区游玩,半天可能就得花1000元。月入1000元对一二线城市的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收入水平的中国人竟然如此大规模存在,难怪很多人觉得惊讶。

所以,中国人到底有钱还是没钱?在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和地域差别巨大、贫富差距悬殊的中国,还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14亿中国人中,有人为了体面的生活一掷千金,也有人抱怨被房价、孩子的奶粉费、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人在一二线城市过着小资的中产生活,也有人在西部的大山愁着温饱问题,“6亿人月收入1000元”可能只是现阶段中国无法忽略的国情。

中国这些年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信号,也不断以大国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投射影响力。中国社会围绕“6亿人月收入1000元”的讨论也是适时提醒,不要忘记把视线拉回国内,聚焦关系到数亿中国人的民生问题。而中国领导人千方百计要完成,甚至在经济因冠病疫情面对严峻挑战时都不肯放弃的脱贫攻坚任务,在这场关于“6亿人月入1000元”的讨论中,顿时也多了一份现实意义。

赞一下
(637)
98.6%
赞一下
(9)
1.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