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经中文网
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比现在增加3成,达到98亿人。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蛋白质不足和环境问题引发担忧,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而受到期待的是,源自植物的人造肉和食用昆虫等替代性食品。以美国硅谷等为中心,相关领域的新创企业正在不断诞生。
“如果不说的话,可能不会注意到(不是真的肉)”,不使用肉的汉堡“Impossible Burger”在美国引起了热议。它的外表是普通的高级汉堡,咬上去会慢慢渗出肉汁。该汉堡在知名厨师David Chang开办的纽约曼哈顿的餐厅“Momofuku Nishi”出售,价格为18美元起。
这种汉堡的开发者是硅谷新创企业Impossible Foods。该公司于2011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Patrick Brown创建。他探究“肉味从何而来”,发现其决定因素是含有铁成分“Haem(血红素)”的分子,并通过基因重组从大豆的根部提取该分子。
从2016年的Momofuku Nishi开始,Impossible Foods目前向全美国900多家餐厅提供汉堡肉饼。该公司截至目前筹集到2.75亿美元以上资金,投资者包括比尔·盖茨等名人。2017年9月,肉饼月产能约达50万公斤的工厂投入运行,发展速度迅猛。
该公司公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计划拓展亚洲市场”。或许不久之后就能在日本吃到这种汉堡了。
在美国,2009年创建的Beyond Meat也向“Safeway”等大型超市提供植物原料的汉堡和鸡肉等。这家公司除了盖茨之外,还有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人出资,产品摆在肉类柜台上出售,引发了话题。以至于畜产业界团体2018年2月向美国农业部请愿,对于将这些人造肉标为“牛肉”、“肉”等提出了异议。
人造肉如此受关注的背后是环境问题。据称,饲养食用家畜和栽培饲料需要地球上45%的陆地、20%以上的水资源,环境负担很大。在欧美,素食主义者众多,这也是原因之一。据Impossible Foods表示,生产该公司的人造肉所需的土地面积和水仅为生产牛肉的1/20和1/4,符合既忧心环境又希望享受肉味的消费者的偏好。
联合国2017年修订的推算显示,现在仅为76亿的世界人口到2050年或将增至98亿人,到2100年达到112亿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肉类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也将增加。这正是人造肉新创企业被看好、获得资金的原因。
其实,除了人造肉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其他受到期待的蛋白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3年发布了《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报告,称“有可能成为应对粮食问题的有潜力食材”。生产1公斤牛肉的需要8公斤饲料,而昆虫肉则只需2公斤饲料,降至1/4。此外,据悉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仅为牛肉的1/10甚至1/100,所需的土地也明显更少。
昆虫的营养价值高于肉和鱼,富含优质蛋白质、纤维、铁和镁等微量元素。在欧美,吃昆虫并非大众饮食文化,不少人存在抵触心里,但近年来,昆虫逐渐以适合食用的形式实现产品化。
例如使用蟋蟀粉制成的“薯片”。2013年,美国哈佛大学一个寝室的几名女生创立了Six Foods公司,意思是“不吃4条腿(家畜),要吃6条腿(昆虫)”。她们成立公司的契机是到非洲和亚洲留学、旅行,发现当地人有食用昆虫和蝎子的习惯,之后又看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
该公司的产品看起来与美国的大众零食玉米脆片一模一样。口味为咸味、烤肉味、车达奶酪味等大家所熟悉的味道,不过平均每片含有大约1只蟋蟀。她们通过视频来介绍自己的创意,众筹到了7万美元,并成功实现了产品化。
2014年成立的食用昆虫公司美国EXO也在开发和销售使用蟋蟀的蟋蟀能量棒(cricket flour protein bars)和营养食品。该公司还获得了电通旗下的风投基金出资。在北美和欧洲,蟋蟀的养殖正在扩大。
此外,还出现政府放宽限制推动相关企业发展的行动。欧盟从2018年开始在成员国中统一了昆虫等“新奇”食品的审批手续。欧洲的NPO“国际昆虫食品和饲料平台”(IPIFF)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欢迎。从2017年7月开始,还允许使用来自昆虫的蛋白质来生产鱼饲料。
此类新创企业开发的昆虫食品是发源于“西方”的热潮,不过亚洲从很早之前开始就盛行食用昆虫。日本长野县的伊那市创造馆举办“大昆虫食博会”(持续至5月),展示了当地的水生昆虫、蜂蛹,以及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等国的昆虫饮食文化。据说泰国还有直接油炸昆虫的小吃。
大昆虫食博会上还提议,在人类在火星设立研究基地的将来,将昆虫作为不污染当地环境、可简单培育出的食物。曾经,昆虫在日本也被广泛食用。昆虫作为“未来食物”而复兴的日子或许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