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社论》社论文章称,自从美中贸易战开打以来,“去中化 vs. 去美化”即已成双方供应链的新课题。而随着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在全球蔓延,进而造成产线断链危机,“去中化”进一步升级为全球层次,多国政府甚至直接“利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大陆,某些对中鹰派更喊出新ABC(anywhere but China),为后疫情时代的世局投下两极震荡的变数。
回顾21世纪以来的美中关系,从G2同荣的糖甘蜜甜,走到如今G2反目的恶言相向,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当年历史学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与经济学家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造出“Chimerica”一词时,认为集全球最大新兴市场(同时也是世界工厂)与最发达经济体于一身的“中美共同体”,为彼此创造了巨大财富与资本,且形塑了世界经济秩序。但他们也预言一旦美中分裂脱钩则两败俱伤,并将重创全球经济。
果然,十几年过去,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渐感“养虎为患”,2016年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后,选择直球对垒,一记“贸易战”打裂“Chimerica”;而新冠病毒的意外乱世,更让力主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捡到枪,为“去中化”找到强而有力的理由。
他最近除了指示联邦雇员退休基金撤出中国市场,还透过共和党盟友葛兰姆(Lindsey Graham)在参议院提交《新冠肺炎究责法》,意图将白宫的防疫不力归罪于中国以博取连任的胜算。可以预见,在美国11月总统大选之前,美中的紧张关系没有最糟,只会更糟!
在天平的两端,一个是不再可靠的霸权,一个是尚未取得众人信任的强权,对各国政府而言,过度对一方倾斜,绝对不是明智的决定,因为选边必然招惹另一方的报复反制。而跨国企业夹在政治角力与市场“钱”景之间,如何回应官方的期待又不自损,更不是容易决断的事。从最近几件合纵连横与叫阵即可看出端倪。
事件一:美国顶尖科技业者-脸书、亚马逊、Google、微软、IBM、英特尔、高通及思科等31家公司合组开放无线网路接取网路政策联盟(Open RAN Policy Coalition),并呼吁白宫倾注资源,看似把华为当最大敌人,实是剑指主导5G网路设备的中欧四大供应商,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与易立信;而前述四大之外的另一电信设备大厂韩国三星,则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同时,加入美国联盟。
但另方面,鉴于华为在5G技术设备领域的“超前部署”,美国为免掉队,因此又有事件二的操作:美国商务部将另外起草新规,允许美企与华为合作制定5G网路标准规范。换言之,如果不是政治力过度干预,多数的业者会以市场为依归;一旦政治力介入,企业当然会藉机从官方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
然而最引起台湾朝野关切的,莫过于事件三:在美方透过不同管道形成压力下,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终于初步承诺要在亚利桑那州设置5奈米先进制程新厂。
事实上,台积电在美并非没有工厂,早在1996年即已在华盛顿州设立WaferTech,从事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多年来有关WaferTech要兴建新厂与被否认的戏码也一再搬演。如今台积在美盖新厂的传言成真,一方面凸显台积电在科技战略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另方面也显示在美中全面对抗下,即使强势如台积电也必须脚踏三条船,无法再“保持科技中立、立足台湾、放眼天下”。
如果台积以在美盖新厂,换取白宫同意该公司可以继续承接大陆订单,不受政治力干扰,那么当然算是好事一桩。但万一特朗普连任,以他的反覆无常,未来台积能否无碍地穿梭美中之间,则殊难逆料,届时也只能见招拆招。
新冠病毒引发各国重新思考分散生产基地,局部的“去中化”是务实之举,全面的“去中化”则断无可能,除非是恐中反中到完全不要大陆市场。近期丰田汽车等五家日企受访时,众口一声表明会继续留在中国大陆生产制造,不会因为安倍政府提供补贴就大规模自陆撤厂,即反映出跨国企业的在商言商。
更何况,中国大陆供应链在特朗普咄咄逼人下,被迫“去美化”,进而发展自己的生态圈(华为号召的5G汽车大联盟即是一例),包括台商在内的跨国企业若想分一杯羹,又怎么可能轻言撤守?或许有人会质疑中国大陆产业界自成体系,恐步上当年日本“加拉巴哥化”(Galapagosization,指在孤立环境下进行产品最适化)的后尘,但大陆14亿人口是日本的11倍有余、美国的四倍多,就算向外攻城掠地的路径被设置重重障碍,也不怕没有广大的母国市场可以支撑。
从美中关系的质变,回头看两岸关系,十几年前也曾有过“Chiwan”(韩国媒体创造的组合字,意指中台共同体)的糖甘蜜甜,其后台湾经历政党轮替、太阳花运动,到现在视大陆为敌国外患,如此180度的转变,是当下的实然,却未必是历史的必然。台湾不可能全面“去中化”,大陆不可能容忍台湾全面“亲美化”,双方合则利斗则伤,在新冠疫情导致两岸互动跌到谷底的此际,总统蔡英文520的连任就职演说,以及对岸紧接着召开的全国两会如何对台定调,攸关台商在后疫情时代要承受多大的两极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