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看记
韩咏红
记得我第一次采访两会是在2006年。说来羞愧,当时驻京虽已半年多,但全国两会开跑时我仍一头雾水。记忆中,某日在人民大会堂一楼,在彷徨中将指示牌看了好久,上面写着今天某某团开放,某某厅在哪儿。我盯着指示板,希望能参悟出什么玄机,悟出这个汇聚中国党政军商等各界最具影响力大员的5000人大会,里头有几层结构、多少系统?多少理念与人情在交换?这些结果又会怎么样影响中国和中国人的未来?
盲跟前辈、偷师同行,那年两会尾声时,我才从纷杂的信息中拼凑出一次两会的流程。但要说对两会形成框架性的认知,还需时两三年,而且依然无法认识全。
有人说,中国是一本大书,两会就好比这大书的目录,而且只是“当下卷”的目录,尚不包括“历史卷”。当下目录随着时代演变不断更新,折射出中国国内外千变万化的形势,因此从2006年至今,每回采访两会都是个人与体力脑力的艰苦斗争,但每回都有新的学习。反之,如果只图看个热闹,两会这个万花筒里也绝不乏话题,众生相中总有素材能满足看官的八卦瘾。
在冠病疫情威胁下,今年的中国两会推迟到下周举行,据说会期大幅缩短,记者人数从几千个大砍到几百个,许多人到现在都拿不到记者证。这个巨大落差,更让人怀念亲历过的两会。
那些年的两会,真精彩。
恒大老板许家印的爱马仕腰带、李小琳一身名牌的“政坛时装秀”……这是早些年的花边;而随着当局加强纪律管理,委员代表的表现变得一板一眼,两会中还是有爆点。2018年两位女记者的“飚戏”,神乎其技的翻白眼功夫抢光了眼球,还点燃真假外媒的话题。
但两会绝不只有戏精和八卦。这些年来的两会,除了公布政府的年度计划、披露军费数字、GDP增长目标、通过五年计划等,也让全国上下聚焦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官员财产公开问题、各级政府晒账本、三公消费的惊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2012年就在两会上警告,全国政府机关饮酒量总和是每年喝一个“西湖”。
许多重磅高层信号也是在两会上或会前释出,比如最高领导人指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发文禁止“高级黑”“低级红”。
曾经,两会犹如实况剧场,展示一名高干轰然倒台前的最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