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
对全球民众而言,能够在疫情过后无惧地脱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无疑是期盼已久的正常生活,但正常生活亦有其不正常之处。美国着名歌手麦当娜、影星罗拔迪尼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等200位知名人士,周三(6日)一同于法国《世界报》发表公开信,呼吁各国在疫情过后需要彻底变革,而非“恢复常态”,以终止无节制的消费主义,拯救地球。这种高瞻远瞩的宏愿不但超越各国领袖执重的重启经济活动,更是就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应有的负担和视野。
由法国影后茱丽叶庇洛仙(Juliette Binoche)和天文物体学家巴罗(Aurélien Barrau)牵头发表的请愿信指,尽管新型冠状病毒是场灾难,但同时让人类有机会重新“检视什么是必要的”,以拯救全球生态体系于崩溃边沿。同时,内文不单将疫后焦点,置于终止毫无节制的消费主义,更批评人类“对消费主义的追求和生产力的执念,使我们否认了生命本身的价值。污染、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对大自然剩余区域的破坏,使世界陷于崩溃边沿”。
消费主义于生活与思潮
过去数月,全球经济活动受疫情重挫,愈来愈多人对经济下行感到忧虑,担心其饭碗朝不保夕,但对大自然来说却如福音。新冠病毒爆发后,全球运输业因商业活动静止和出外禁令陷入停摆,在经济急速失序下,各项与能源、运输有关的工业排放气体也随之减少,空气质素亦得以改善。即使连水乡之都威尼斯的河道,也因游客减少而变得清静,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各种游鱼重见天日。但讽刺的是,大自然的喘息空间,却是基建于人类对新病毒的惶恐中。
危中自有机,随着全球经济陆续回复正常,各国的产业链随之步入重构阶段,此时正好用来检讨变革的方案,以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如同上述的公开信所称,当代的消费主义和对生产力的执念,正在破坏与我们共生的大自然之肇因。然而,消费主义不单是崇尚节俭的反面词,更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思潮和生活模式,将个人物欲和快乐置于至上,无视其过度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消费主费不单可见于“光棍节”所吹嘘的交易金额,或是大型百货公司在感谢节铺天盖地的宣传,更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例如,二战后钻石生产商De Beers为提升钻石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在广告公司协助下构想出“钻石是永恒”的宣传口号。时至今日,这句经典的口号不但教人忘记生产钻石的跨国劳工剥削,更潜移默化地扭转婚嫁礼仪,使钻石不但被视为地久天长、至死不渝的象征,更是一众求婚者彰显诚意的最佳形式。但钻石的卡数又与感情长度是否成正比?答案不证自明。
加快环保与绿色能源
消费无疑是推动商品交易和经济发展的引擎,但过度或炫耀式消费却是透支下一代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的存亡。然而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暴风雨、热浪和旱灾等极端天气不单会愈见频密,更彻底改变各国的粮食生产能力,由此引发资源争夺的战争。尤有甚之,不少处于低海拔的国家,如马尔代夫、荷兰,以及一众岛国,更有机会在本世纪完结前,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制造出数以十万计的气候难民。
随着全球的疫情渐见曙光,这时我们亦应响应呼吁,反思经济增长、生活质素和物种延续的互动关系,而各国政府不单在产业重构中,须加快绿色能源的发展步伐,民众亦应反思物欲主导的消费主义生活模式,以追赶人类多年来错失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