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辉:抗疫措施须要关注心理平衡

时间:2020-05-09 08: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新加坡在这次抗击冠状病毒疫情中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和行动,可圈可点。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一、迅速对形势作出反应。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起点,从本地发生来自中国武汉旅行团的感染事件开始,就立刻启动了有关疫情监控框架的管理机制。除了早已预设这个监控管理机制之外,有关当局根据疫情发展作出合理判断,去逐步提升针对性的措施,也是很重要的应对方式。

二、医疗体系的整体性配合得当。虽有以上的疫情监控框架作为蓝本,若没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包括应急物资如口罩、检测药剂、护理器材和信息公布等,加上调动医疗工作团队的能力,也会造成医疗系统的过度负荷甚至崩溃。我国在这方面的调动和协调是有目共睹的,纵观欧美某些国家的近乎失控情况,没有做到这点确是可怕的。 

三、透明的大众信息传达。在社交媒体成为社会主流的大众传媒平台的当下,面对任何冲击社会信心的形势变化,政府的声音更必须能够成为中流砥柱。在这个环结上,从新加坡总理到各部长一开始就关注于让国人每日都能了解事态的发展方向,在共同抗疫的环结,这是强化大众心理建设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支撑。

现在疫情的延续发展,已经更清楚地指向社区防疫和外来劳工抗疫两大区塊的关键时刻,所以更加须要明确且具针对性策略,及考虑执行上的各类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在内。

从最近一次的新加坡总理对疫情发展阶段所作出的指导方針来看,我国对抗冠状病毒的最为关键进程,已来到另一个“攻坚阶段”。除了对留在本地的大量外来劳工,加大力度严格分散隔离和检测之外,也同时提升执行社区人流和活动的管控力度。

双管齐下的原因主要基于加强风险管理。显然疫情在外来劳工群体中已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政府也已开始着重处理和协调医疗和安置劳工的各类资源。若一时放松警戒,让病毒在社区中大范围扩散,将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巨大风险,使到开头顺利的抗疫成果前功尽弃。这种情况也是每个国人所不愿看到的。

还有一样防范思维是大家容易忽略的。根据新闻报道,经过近两个月逐步加强的病毒阻断措施,打电话寻求心理咨询和协助的人群正不断在增加中。

同时,这个期间也不断有新闻报道,一些国人对阻断措施和保持安全距离措施做出的“反抗行为”。这类事件将会因阻断措施的延长而在社区增加,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种由心理催化的反应行为,也可能发生在外来劳工群体中,不可不慎。

在社区群体中,抗疫过程的执行更要关注的是年长者和儿童,尤其是老龄人士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更是严重的短板。除了生理上的弱势,老年人在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立感。许多社区的年长人士需要更长一段时间,去逐渐适应各种居家不外出和安全距离限制的措施,这些在每个人的心理上都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每个人所经历的不同现实状况,如退休、失业、安全感、孤单等等,都会影响个人所面对的新情境,以及他们的反应。

现在阻断措施已经延长到6月1日,若到时疫情持续而必须再延长,也将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无论在心理上或现实中,到时不单是年长人士,甚至是青壮年人,也会受到更大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单靠更多信息量也无法解除。

疫情最终将会过去,但另一个高浪潮也尾随在后,就是经济重建。维护心理平衡是促进国家社会团结的重要原素,也是抗疫、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

这是新加坡前进历程中的另一个险峰,但我国经历了独立建国和发展的一系列挑战,应是准备充分,能完成任务以期待另一个建设高峰。

(作者是退休人士)

赞一下
(4)
80%
赞一下
(1)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