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
香港可立小学一名老师进行小二常识科网络教学时声称,英国在1840年为了消灭鸦片,向中国发动战争。事件触发热议,校方随后承认影片内容有误并致歉。涉事老师据报专教数学,未必受过历史学训练,但鸦片战争的基本脉络、是非对错应该一般人都能分辨,更何况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如果他连相关知识也不具备,校方的授课安排就显然存在问题,必须清楚交代;如果这位老师是故意扭曲历史,那其操守极有问题,理应受到批判。
鸦片战争深刻影响香港历史进程,了解这段历史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对于当中的是非曲直,要有准确把握,绝对不能含糊。如此来看,那位老师完全不及格——他声称“由于英国发现中国当时很多人吸烟,吸食烟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所以他们为了消灭这些叫做‘鸦片’的物品,就发动了这场战争。”言下之意,英国不是侵略者,而是正义的一方。
从任何角度看,英国发动的是一场侵略战争,毫无道义可言。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尝试打开中国市场,只是其生产的毛织品、钟表,玻璃,以及来自印度殖民地的棉织品在中国需求不殷。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在英国却很受欢迎。为了解决贸易不平衡,一些无良的英国商人于是向中国倾销鸦片——一种容易令人上瘾的“商品”。
对中国来说,鸦片涌入的结果不只是“白银外流”,还引发民生、道德上的危机。林则徐在1838年上疏道光皇帝时形容:“内地膏脂,年年如此剥丧,岂堪设想?而吸食者,方且呼朋引伴,以诱人上瘾为能,陷溺愈深,愈无忌惮。儆玩心而回颓俗,是不得不严其法于吸食之人也。”显然,发现“问题相当严重”、希望“消灭这些叫做‘鸦片’的物品”的,并不是那位老师口中的英国,而是中国。
片段上载后,网络上出现不少为那位老师辩护的反智言论,包括“你唔买,人地点卖比你呀”、“英国佬于珠江口对开公海卖鸦片,无人迫你买”、“没有鸦片,哪有香港” 。这些或许只是出于对当下中港政府有所不满的情绪性言论,但这不应成为颠倒是非的藉口。无论如何,鸦片战争究竟谁是谁非,可谓一目了然。该名老师犯下低级错误,如果是学艺不精,恐怕应该考虑转行,不要再误导学生。假如他是网络言论所指的基于个人政治立场而美化英殖,那就是失德,更不应再执教鞭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