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11月,香港有一名13岁少女在屯门法院少年庭被控。事缘该少女曾参与焚烧国旗,故被控侮辱国旗罪。庭上,法官了解到这名少女的中国历史科目成绩不及格,于是告诫她要多读中国历史,了解国旗意义。
这段很不抢眼的报道,引起我的兴趣。历史的力量竟然这么大,不懂历史可能导致惹官非的严重后果,始料不及。历史是否真的如此魅力无限?历史既然如此重要,在现实中,学习历史的情况又是如何?
事实上,人们都普遍认为历史是一门不合时宜的学科。记一大堆与现实无关的名字、年代与事件,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在一切讲究高效率的商业经济社会里,学习历史更发不了财。“应该往前看,不要往后看”的口号响彻云宵。
这些言论,表面上看似不无道理。之所以导致如此现象,错误不在历史,而是在于学习方法。方法错了,就不能领略其中精髓,不能活学活用,自然就发挥不了历史的功能,正如烹饪一样,再好的美食,烹饪方法不对,也无法引起人们的食欲。
什么才是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呢?
笔者以为,学习历史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味采用填鸭式,向学生拼命塞入一大堆讯息,以致讯息泛滥成災,对历史产生怨恶。
历史学习应轻松自然,要在潛移默化中吸取营养。这可以先从历史人物、趣味故事、影视资讯、名胜古迹着手,让学习者感觉到历史融于生活之中,无所不在。尤其是影视资讯,这是一种软实力,接触面广,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在看包公戏、大明风华、清宫剧时,往往会勾起人们想进一步追查历史真象的冲动。
一旦对历史产生兴趣,就可以比较有系统地去砧研一些课题,由点到面,先广后专。从历史小说,到专题论文乃至大部头史著,一手资料,原始档案等,一步步地深入探讨。
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在融汇贯通,在于“悟”字,终臻历史哲学。读历史就是读人性。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教训中吸取教训,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复辙。其实,所有事件,小至个人際遇,大至国家大事,只要熟读历史,往往可以找到相应案例,因时制宜,寻找解决方案。
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会有惊人相似之处,有些事件还可以以因果报应加以诠释。
以《宋史》为例。根据史学家的研究,大都怀疑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其实是被谋杀的。
《宋史》中“烛影搖红、斧声凿凿“的幕后凶手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弑兄后继位为宋太宗,灭南唐后又强奸李后主的小周后。兹后他通过一系列手段,逼害自己的弟弟、两个侄儿(赵匡胤的儿子),最后让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此后,整个北宋168年九个皇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外,其余的皇帝全是宋太宗赵光义和他的子孙直至北宋为金所灭。
北宋灭亡,徽钦二宗及诸多后宫嫔妃为金兵所掳,他们都是赵光义和他的子孙后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所以元朝人就有这样的慷槪:”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禁园红紫满龙堆,盖以靖康为报也”,大意是说当年赵光义强幸小周后及种种罪孽,就在其后世子孙身上得到报应。
北宋亡国后,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一隅,史称南宋。而南宋152年九个皇帝,除了宋高宗赵构是赵光义一脉之外,其他人全部是赵匡胤的后代。因为宋高宗无后,自己当时在世的兄弟和侄辈又都被俘到金国去了,赵光义一脉在赵构辞世后无人可继承皇位,因此在南宋,皇位又回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了。这是因果轮回。
读史从长时间,远距离看到因果报应的例子甚多。历史上的案例,作为个人的一种修行,可以洗滌心灵,令人产生敬畏之心,让历史学习进入另一境界。
再举一例,我们读《明史》,往往谴责万历皇帝,因为他懒惰,竟然28年不上朝(上班)。史学家一向认为明朝之亡,亡于万历。
1957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被发掘后,其头骨被送到北京口腔医学院进行初步鉴定,发现万历患有严重的龋齿和牙周病。中科院研究人员从骨骼测定,万历身高1.64米,驼背,右腿明显比左腿短,这说明万历皇帝生前,患有严重的足疾。此前,史学家分析,认为万历皇帝因国本之争,与大臣们怄气,才不上朝。如今复原了尸骨才知道,万历皇帝这样的身体条件,严重妨碍他出席各项活动,或许是因此,才背负上了怠政的恶名。
历史真相,有时扑朔迷离,不易理顺。要了解真相,除了必须了解大历史背景外,更应注重细节,结合现实情况,以逻辑思维探索人物心理活动。这正是训练人们思考与分析能力,可以作为处世之道与生活哲学。
历史学习,小至个人修养、人生哲理,大至时事问题、世界格局,都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已被世界各国奉为真理。这句话也无疑在告诫人要时刻牢记历史,牢记先贤筚路蓝缕,艰辛建立家国的汗马功劳。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