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都知道,数人一齐赤条条的镜头,在岛国小电影中并不少见。
孰不知,上百人一起扒裤子的大场面,我们老祖宗早就上演了,且还要一边打屁股一边叫着“用力点”。
莫非,我们老祖宗有受虐情结,一方有施虐癖,一方有受虐癖,不打不舒服斯基?
非也。非也。
这要从明武宗朱厚照说起。沉湎豹房的朱厚照,在位十六年,三十一岁时突发暴疾,一命呜呼。这位荒唐天子,有义子一百二十七人,却没有留下一个亲生子嗣,选择谁当继承人,成了最迫切的首要问题。
在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的主持之下,朝廷选了武宗堂弟朱厚熜来继承大统。
先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下:
明宪宗朱见深三子孝宗朱祐樘,孝宗之子武宗朱厚照;宪宗四子为兴献王,兴献王之子为朱厚熜。所以,朱厚熜为孝宗侄、武宗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廿二,武宗死后一月有余,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熜受命抵达京师之郊。
当时,朝廷官员以什么礼仪迎接朱厚熜犯了难。首辅杨廷和的意思,朱厚熜应以皇太子的身份入继大统。
朱厚熜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嗣皇帝与皇太子,虽然最终结果都是继承大位,但名份上大有区别,这也为日后历时弥久的君臣之争(史称“大礼议”)埋下了伏笔。朱厚熜少年心性,自有心中一番坚持。杨廷和与礼部尚书毛澄坚持前议,要新帝以皇子(过继给孝宗为子)身份即位。
最后,还是慈寿皇太后(孝宗皇后,武宗之母)颁发懿旨,让群臣劝进:“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
四月二十七日,继位后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下令群臣议定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及封号。
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坚持让皇帝尊奉正统,以明孝宗为皇考,亲生父亲兴献王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这自然让少年天子难以接受,从感情上出发,尊未谋一面的伯父为父,称生身父母为叔父、叔母,这在现代人是难以理解的。
但在当时以“礼”治国的封建时代,这等奇葩之事反成了这也正常不过的事,正统观念下父子之情也要放在一边。
若放在一个成年人身上,或许也就接受了,毕竟先站稳了脚跟再说,以后怎样还不随自己说了算。
再说,为了当皇帝,自愿降格为“儿皇帝”,拜比自己还小的人为父皇的,也不是没有。
嘉靖父亲兴献王新丧,父子之情割舍不下,自不情愿把生身父亲称之为叔父。
但在杨廷和与一百多大臣的坚持下,朱厚熜只得暂时妥协,在嘉靖元年(1522年)下诏,称孝宗为皇考,兴献王、王妃为本生父母,不称为皇帝、皇后。
嘉靖知道杨廷和是众臣之首,也是这次“大礼议”之争的挑头者,只要搞定他,别人自然好说。
嘉靖以拥立之功封杨廷和伯爵,年禄一千石,杨坚辞不受;改为荫封其家世袭锦衣卫指挥使,杨又不受;嘉靖以为他嫌封赏太轻,改加为荫封四品京官世袭,杨又不受;嘉靖破例加封他为太傅,他又四次坚辞不受。
嘉靖终于明白了,杨廷和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在其上书请求致仕(退休)时,嘉靖毫不犹豫就批准了。
老杨一走,嘉靖马上讨论要把孝宗尊为“皇伯考”,改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
杨廷和的儿子、翰林修撰杨慎(明代三才子之首,唐伯虎仅为江南吴中四才子之一)出面了,率领众大臣跪在左顺门外哭谏:“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嘉靖的脸顿时黑了,刚送走了老杨,以为没人再敢瞎逼逼,没想到小杨又出来拆台。
二百来人跪在文华殿外大哭,那哭声直传到皇宫以外,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新皇又挂了。古代士人信奉“文死谏,武死战”,很多人抱有一死以名留青史的受虐想法。
所谓“正名份”的名教之争,就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事,为了名份之争宁愿颠倒黑白与是非。嘉靖见群臣伏地而哭,不由啼笑皆非,命太监传谕让群臣散去,群臣不理,继续号哭不已。
嘉靖大为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人,余者更为激动,一起捶打着殿门哭得更为激烈。
嘉靖遂下令捕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诏狱拷问,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并趁机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
数日后,嘉靖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施以廷杖。皇极殿(太和殿)外,一百三十四人一齐被扒掉裤子,同时施以杖刑。
其时,裤子与廷杖齐飞,屁股共血肉一色,一百多名官员被打得血肉横飞,哭声震天(这次可是真哭)。
古有“刑不上大夫”一说,一百余读书人被脱掉裤子打屁股这事,实在有辱斯文。
活该,皇帝叫谁为爹都是自家事,你们一群打工的,操得什么闲心?
就像当下这出《庆渝年》的宫斗大戏中,无论最后庆帝还是渝后掌管玉玺,你一当当的员工,坐而看戏就好,入什么戏呀?
除非,你有受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