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曦泽:全球大疫能否令人类反思与进步

时间:2020-04-27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2019冠状病毒疫情已泛滥成全球大疫,堪称世界级、历史级大灾难。尽管灾难远未结束,但我们应该及早思问未来:这场全球大疫能否推动人类反思与进步,改善全球治理?我的明确预判是:不能。

回首历史,人们似乎了然;面对未来,却一片茫然。这场大疫反映出全球治理的诸多重大问题,善良人士期冀并认为此次大疫能推动人类反思与进步。但是,善良意愿未必有实现条件。人类历史上,重蹈覆辙的悲剧远远多过引以为戒的喜剧。

本讨论的基本思路是:如果一个事件不具备任一必要条件,则该事件不可能发生。换言之,如果要论证一个事件一定发生,须要证明它的充分条件;如果要论证一个事件不可能发生,则只须否定它的任一必要条件。对于冠病疫情,由于当前国际格局不具备人类反思与进步所需的必要条件——执行力量,所以它不可能令人类反思与进步。

不过,这不是说,人类再也不会反思和进步了,而是说,人类新的反思与进步,不可能以冠病疫情为契机或诱因。另须表明,本文只是讨论冠病疫情的可能影响,而不持特定立场。

反思与进步的条件

反思与进步至少要有两个条件:思想驱动与执行力量。执行力量是指反思与进步都须要人去实现。差异在于,在社会层面,实现进步所需的执行力量更强大,它通常是组织性力量。

冠病大疫要满足第一个条件并不难,因为人类可利用的思想资源是足够的。全球治理首先是风险联控,其次是福利共享。关于两者,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积极思想。中国古代的“天下一家”“天下大同”观念,便可作为思想资源。例如,亳之盟要求诸侯国“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意为不要庇护罪人,不要收留坏人,救济灾荒,安定祸患),这是风险联控;“毋蕰年,毋壅利”(意为不要囤积粮食,不要垄断利益),这是福利共享(《左传·襄公十一年》)。《左传》便记载了诸侯国之间诸多相互救助的国际行为。

而在基督教中,《圣经》认为上帝的子民都应该互助,这是超越国界的。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提出应该建立世界国家,以调解争端。现代的国际互助思想则更加丰富。所以,中西都不乏国际互助思想。

但是,在特定时期,这些思想未必能转化成舆论。因为思想是多元的,有些思想主张国际互助,有些则主张国家唯利是图,但现实选择可能只有一个。决定采纳何种思想的,是包括国家目标、手段等在内的国家意志,也就是本文所言的执行力量。

善良意愿不能实施,通常缺的不是思想,而是执行力量。缺乏执行力量,思想就不可能转化为大规模、强有力的舆论。即便有少数人士呼吁,该思想也是软弱无力的。执行力量既是将思想转化为舆论的催化剂,也是促进进步的推手。因此,冠病大疫不能推动人类反思与进步,关键是缺乏第二个条件——执行力量。

历史的资鉴

要使冠病大疫能促使人类反思与进步,更一般地看,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实现进步,执行力量来自哪里?大国协作。

鸟瞰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国协作是人类反思和进步的必要条件。更准确地说,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协作是国际进步的必要条件。在老大(第一大国)与老二(第二大国)有重大分歧的情况下,两者实力差距越小,老大越不可能用实力或强制力量迫使老二服从,因而两者越不可能协作。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一般的组织内部关系。

可以先看看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和联合国(United Nations)的产生。一战后,无论胜败,各国都受损严重。提议建立国联的执行力量是作为胜方的英国和美国,两者分别是第一、第二强国(彼时美国实力已超英国,但还未完全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此外,法国、俄国等大国也是胜方。

赞一下
(32)
74.4%
赞一下
(11)
25.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