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香港疫情回稳,政府今起放宽食肆五成入座人数限制,至于食肆其他限制及社区防疫措施,诸如限聚令及停业令等,未来两周仍将持续。限制社交距离无可避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受影响行业更是叫苦连天,希望尽早撤除。然而放宽限制不能操之过急,现在正是最考验意志的时候,社会上下要有耐心和坚持,以免功亏一篑;与此同时,各方亦要思考如何长期“与疫共存”。全球疫情旷日持久,愈来愈多专家相信,社区防疫措施很难尽撤,需要视乎疫情起伏时收时放,政府应研究一套收放准则,让各行各业和普罗大众心里有底,大致掌握何时要走进抗疫“防空洞”、何时有望走出洞外松口气。
疫情缓和现曙光
放宽措施忌急躁
欧美疫情大爆发,引发香港第二波疫情,为了切断病毒社区传播链,港府上月底开始推出一系列社区防疫措施,包括规管食肆座位及距离安排、下令关闭酒吧等11类处所,还有禁止4人以上聚集的限聚令等。经过各方近一个月的努力,本地疫情总算回稳,连续12天确诊病例保持在个位数,除了一宗情况较为特别,其余全都是找到源头的个案。抗疫形势好转,要求“解封”限制社交距离的声音愈来愈多。食卫局长陈肇始表示,放宽措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是否连续28天没有本地个案、医管局和卫生署的承受能力,以及海外疫情。
政府早前宣布,限制食肆入座人数的规定今起撤销,其余多项社区防疫措施则延长14天,直至下月7日,以免疫情出现反复,然而受影响行业最希望的,当然是尽快如常做生意。连日来,健身中心、美容等行业代表均对延长禁令表示不满,认为近日每天只有数宗确诊病例,为什么还不让他们复业;餐饮业代表亦称,单单撤销入座人数限制,对业界帮助不大,要求进一步放宽限制,并容许酒吧等娱乐场所如食肆一样,有限度恢复营业。
受影响行业人士急于重开,心情可以理解,然而正因为疫情控制曙光已现,为免前功尽废,社会上下现在更要咬紧牙关,多忍耐一会。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单看数字,近期确诊病例多为输入个案,少有本地感染个案,可是监察系统未必能找出社区内所有感染者,不知道是否有隐形传播链,市民仍须保持社交距离。放宽防疫措施不能急于一时,否则有可能白白浪费之前所作的牺牲和付出;与此同时,当局亦要让受影响行业和普罗大众看到希望,知道大概可以在什么条件下,进一步放宽社区防疫措施,不会一天一天等下去、14天又14天。
根据抗疫专家说法,由最后一宗本地感染个案入院日起,计算两个潜伏期合共28日,若无本地个案,始代表本地疫情受控,社区传播链中断。若要放宽限聚令等措施,最理想当然是等到香港连续28天本地零感染,可是观乎今次疫情,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说,新型冠状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大部分国家现时仍处于疫情大流行早期阶段,仍有很长的路要行。香港就算把关再严检测再密,相信仍会出现零星本地个案。
社区防疫难尽撤
合理放宽研准则
迄至上周末,香港“最后一宗”本地个案是在4月9日确诊,未料周日(4月19日),当局又发现一宗源头不明病例,感染者为机场地勤人员。虽然这宗病例较为特殊,染疫原因相信与工作性质有关,未必涉及社区感染,可是若要按规矩办事,28天倒数又要重新计起。防疫要从严从紧,可是也要适时适度让社会经济运行。有受影响行业人士质疑,谁都无法保证28天死线不会一再押后,他们是否要一直停业到6月、7月甚至更久,政府要回应他们的关切。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指出,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可能要断断续续维持到2022年,英国政府首席医疗顾问专家Chris Whitty亦表示,部分社交限制措施至少要维持到今年底,指望忽然可以回复正常生活“完全不现实”。倘若社区防疫措施真的一如外国专家所言,在未来一段时间无法尽撤,港府至少应该就不同社交限制措施,提出一套合理合度的收放准则。有本地抗疫专家指出,倘若香港只是持续有零星个案,并无社区大爆发,适度放宽限制措施可以接受。当局应与专家顾问研究准则,哪些情况可以考虑复课复业,哪些情况可以考虑放宽甚或结束限聚令,什么情况则可能要重新加强限制,让各行各业及普罗大众有较好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