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看记
华语流行乐坛有一首张力十足的情歌《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当前冠病肆虐全球,最初暴发疫情又控制了疫情的中国,正面对日益加剧的追责压力。有港媒前天抛出“中国赢了疫情却输了世界”的提问,马上抓眼。
现在的形势是什么呢?美国密苏里州本周二(21日)成为首个就冠病疫情起诉中国的外国地方政府,诉讼对象包括中国、中国科学院和新冠病毒研究所等,指控它们阻止病毒传播不力,欺骗世界,必须补偿经济损失。
这只是连日来美国追责中国氛围下的第一项官方具体行动。总统特朗普隔天在记者会上被问到此时,补上一脚说:“我肯定这不会是最后一起。”
此前,一些美国企业与个人已在佛罗里达州、内华达州拉、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地区法院对中国发起集体诉讼,索赔额以万亿美元计。远在地球南半边,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本周三也致电美国、德国、法国领导人,商讨对疫情展开国际调查,要求更高“透明度”。
这股山雨欲来的国际追责声浪,让一个世纪前“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庚子赔款”等历史名词穿越时空,成为中国网民的话题,加剧了焦虑和对美国的愤怒。
其实,早在本月初,当彭博社报道美国情报机构向白宫提交机密文件,指中国刻意隐瞒病例和死亡人数时,好些有识之士就看到美国为追责收集证据的苗头。甚至更早前,当疫情开始在西方扩散时,就有学人警告,中国莫掉以轻心,待西方熬过了这轮疫情,新的全球反华浪潮有可能大爆发。如今,那些先见之明人士,正清醒或痛苦地看着,他们的警告不被重视,中西关系一步步走向他们预言的局面。
外国为冠病疫情向中国索赔有没有道理?会有实际效果吗?就从法律的层面说,美国在1976年设立《外国主权豁免条例》,让外国政府在美国享有广泛的法律豁免权,因此针对中国政府的诉讼估计很难取得实效。这也是为什么密苏里州的做法被批评为“政治表演”,为博眼球和“甩锅”。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正酝酿修改《外国主权豁免条例》,让美国人可就疫情向中国政府索赔。然而,不论这些索赔官司最终审出什么结果,国际索赔的声音多响,清末被迫签下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发生在今天的中国。
但不能忽视的是,这类话题持续发酵,势必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形象构成损伤和冲击。这就好比2016年的南中国海仲裁案,中国当时斥责临时仲裁庭是“草台班子”,一纸仲裁结果丝毫没有改变南中国海海域、岛礁的状况,但该起官司让中国付出额外外交代价也是事实。中国是否是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大国,成了国际热议话题。
眼下,中国还有必要高度警惕一个对其不利的处境,即在一些人的观感中,中国积极利用疫情渔利,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让西方精英和民众对中国更为不满。
美国这类对华的批评越来越露骨。比如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周三在福克斯新闻上严厉地指控中国对美国人进行“四杀”——先是放出了病毒,而且清空了全球的口罩和个人防护品等,再利用疫情危机高价出售口罩赚取暴利,最后将不合格的试剂盒送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本周则指责中国趁他国专注抗疫,进一步侵蚀香港的自治、对台湾施加军事压力、欺负南中国海的邻居。
纳瓦罗把冠病疫情描述成中国设计的阴谋的说法,不值一驳。至于中国大陆对港、对台,对南中国海采取的行动,也未必与疫情有关。可是这些批评此起彼伏,却会实在地伤害中美关系氛围。
从战术上说,中国采取对外动作的时机需要慎重;而这些事例也清楚
暴露出中国的软肋,即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与制度始终不认可,再者中国近年不断扩充硬实力,软实力却完全不成比例(甚至有人指中国打造的是锐实力)。作为疫情的暴发地,中国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控住了疫情,它想在国际外交上主动出击以证明些什么,一些动作却触及他国的敏感神经,反而加剧外界不满,搞得现在全身是嘴也说不清。
经此一“疫”,也许中国能进行一些对外政策的反思,把精力重点投入到软实力建设,要舍硬求软、做到真正的“软”,而且调整得越快越好。若做到这一点,赢了疫情又赢了世界,那就不只是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