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抗疫收效港人为何怨气未消?

时间:2020-04-21 07: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港澳突搜

香港自从1月底2019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一直持续不断的社会冲突就戛然而止,过去三个月再没出现大型抗争活动。但这不等于社会已经转趋平静。

因疫情的关系,我过去几个月大部分时间都乖乖地呆在家里,发现一到晚上10时,就有人在楼下大叫反修例口号。这边一声“香港人”,那边一声“报仇”,相互呼应,不无凄厉和怨恨。

这个叫嚷活动正是去年六月反修例运动的延续。当时,有示威者发起每晚10时开窗齐喊“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口号,以向特区政府表达不满。

毫无疑问,这个小细节也反映了当前香港社会的平静只是暂时性。去年香港发生的社会运动和一连串冲突,在今年初疫情暴发后渐渐平息,但港府民望仍然持续处于低水平。可以预见,社会抗争活动很大可能在疫情过后,又会在街头出现。

对建制派来说,抗争人士的行为固然令人讨厌,但有一点却不得不佩服他们,就是其无比的恒心。问题是,这些抗争者为何一直坚持要斗争呢?

最近我闲暇在家,刚好在看有关世界大战的书籍,不由想起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1915年,意大利签署《伦敦条约》并向奥匈帝国宣战,扬言要取回被占领的领土——阜姆和达尔马提亚。其后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发起了十多场战争,但屡战屡败。这场战事持续了两年,意大利士兵死亡人数多达70万人,损失惨重。

但意大利输掉第一场战役,损失了1万5000人后,其实是可以提出签署和平条约,当时奥匈帝国也乐于接受。可意大利这些政客怎能面对牺牲的士兵的家人说:对不起,是我们犯了错,他们只能选择继续打仗。受伤的意大利士兵也宁愿相信,他们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光荣,而不是因为相信了愚蠢的官员。

恕我直言,香港抗争人士持续不断地进行社会抗争,某程度上就是意大利的翻版。

在这次反修例运动中,泛民主派政客和一众抗议者们互相鼓励,互称为“手足”(兄弟)。不幸地是,大量年轻人在运动期间一个个被拘捕和检控,甚至被定罪判监。

不消说,这和泛民政治人物错判形势,没有在港府让步后及时收手,以致越来越多“手足”被捕甚至牺牲有关。但这是不能对抗争者说出口的事实。结果,泛民政客只能虚构出一个又一个故事,以合理化其坚持抗争的行为。

比方说,当有抗争人士被捕,泛民就会夸大部分前线警员滥权的一面,甚至声称警察去年8月31日在港铁太子站疯狂打死很多示威者。

又如香港的法治制度一向为世界推崇;但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拘捕后,泛民也越来越严厉批评香港法治,形容已经沦落到成为特区政府用来镇压人民的工具。

再如,香港疫情昨天出现零病例,反映林郑政府过去三个月的抗疫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但泛民视若无睹,声称今时今日香港的抗疫成果并不是靠当局,而是靠香港人自救。

稍为理性的人都可以看出,泛民上述讲法明显与事实有很大的距离。不幸的是,在泛民政客不断“催眠”下,上述自欺欺人的论述除了吸引到一众支持者,连他们自己也开始信以为真。

例如“占中”发起人、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早前就撰文宣称目前中共对外受制于世界各国的围堵,难有余力压制香港反对力量的冒起;若港人能坚持抗争,很大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想不到的改变云云。堂堂一位法律学者,竟然也相信港人有能力推翻中共在香港的管治,实在令人感慨不已。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认知失调”,用来描述个人发现到自己的行为与认知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往往会改变认知,以迁就其行为合理化。可以说,泛民阵营过去一年正是患上了“认知失调症”。这也解释为何香港抗疫渐见成效,但反政府的怨气仍然未消!

赞一下
(142)
73.2%
赞一下
(52)
26.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