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夏蘅:中美“模式竞争”使世界祸福相依

时间:2020-04-20 07: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近年来的中美关系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从中美两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角力,到双方直接大打出手的贸易战,再到面临冠状病毒疫情时的相互批驳,种种迹象表明,中美关系的大趋势已经从和平转为对抗,由共同发展转向彼此竞争。

粗略看来,目前绝大多数的评论与分析,都对这种新格局感到担忧,认为世界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动荡与不安。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有相当的合理成分,然而也应当认识到,国家间的竞争未必总是坏事,在某些时刻反而能够促进世界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

中美之间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纯粹的权力之争,而是两国的治理模式与发展道路之争。换言之,谁做世界的“老大哥”是一回事,而“老大哥”用什么方式领导这个世界则是另外一回事。这恰恰为中美两国提供了向对手学习的机会,也自然而然地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参照物。

如果美国的价值理念和治理模式能够赢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尊重,这些国家会跟着美国走;如果中国能做得更好,它们就会跟着中国走。当然,它们也可能各取所长,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就拿这次的冠病疫情来看,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表现存在着两种评价:一方面批评中国在疫情早期隐瞒信息导致疫情扩散,但另一方面也承认中国的举国体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动用巨大的资源,将局面迅速扭转。

这意味着“中国模式”并非铁板一块,其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部分:西方国家或许会在加强政府执行力方面向中国学习,更容易地实现在危难关头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同时应该看到,西方国家也一定会继续坚持对新闻和网络较为宽松的环境。

因此,如果能从发展和进步的角度看问题,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反而为彼此的借鉴提供了机会,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为世界提供了不同的模板。

美国历史学家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其著名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一书中指出,直到近现代,欧亚大陆能够在文明程度上领先世界其他地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欧亚大陆的地理条件,适合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这样的互动中,永远是更加高效与合理的因素被保存和学习,而那些成为瓶颈的因素则会被改进或淘汰。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地理因素发挥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小,更重要的则取决于学习的态度与国家的心胸。处理得好,中美的角逐将造福两国与世界,处理得不好则可能将世界推向万丈深渊。在此,我试着提出两点建议,希望中美竞争仍能保持其正面的效用:

第一,中美两国必须避免内部的民族主义激化。时至今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国内,都出现了呈上升势头的民族主义倾向。一个民族要发展、要繁荣,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过分强调一种体制的民族性,只会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这会让一个国家把任何批评性的意见,看作外部世界的恶毒攻击,从而丧失提高自我的机会。这也会使得一国将现存的安排视作“神圣”,把一切来自于外部的影响视为“异端”,而一旦必须根据外部的形势变化调整自我,则甚至会被看成是一种耻辱。

中美两国在历史上都是勇于进步的国家,美国废除了黑奴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种族之间的平等;中国则勇敢地抛弃了低效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向更加高效的市场经济。然而,也应当看到,在此次抗击冠病疫情的战斗中,中美已有互相指责,互相“甩锅”的苗头,似乎对方的责任大了,自己的局面就能提高。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则对双方都不利,对世界也不利,缺乏自我反省的互相驳斥,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恰恰与此相反的是,在未来长期的竞争中,改善的空间是无穷的,中美双方谁能以更加开放的心胸迎接变化,提升自我,谁就有更大的可能拔得头筹。这种相对健康的竞争模式,反而会增进两国及世界人民的福祉。

第二,中美双方仍须在共同的全球治理框架下协调,避免世界被割裂。在美苏冷战时期,东西方被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使得两方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在当今的时空背景中,中美双方必须避免各立山头,导致在各个领域的脱钩。

全面的脱钩不仅会大幅增加双方暴发战争的风险,更不利于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世界性问题;此次冠病疫情更是大大突出了世界各国协调的重要性。中美两国如果能在碰撞、谈判与妥协中,寻得某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平衡,则改进后的全球治理体系会更加稳定、高效与强大。

总之,正如同公司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消费者一样,大国之间的“模式之争”也并非总是坏事。只要中美两国能够保持开放的心胸,彼此借鉴学习,共同完善世界治理体系,这种角力反而会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相反,如果双方无限恶斗,导致脱钩乃至开战,则是世界的灾难。中美竞争,祸福相依。

(作者是英国国王学院在读博士)

赞一下
(48)
69.6%
赞一下
(21)
30.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