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
各国领袖对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回应,好像反映了他们的背景和性格。美国总统特朗普念兹在兹的是经济金融,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华尔街背景。德国总理默克尔解释基本传染数分别是1、1.1及1.2对医院负荷的影响,令人记起她的本业是量子化学研究。法国总统马克龙形容冠病是“对人类深刻的冲击”(profound anthropological shock),似乎也隐若显示出他求学时期的哲学根底。
欧盟各国在这场疫症中自扫门前雪,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其对意大利之态度。当此南欧国家3月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驻欧盟代表马萨里(Maurizio Massari)公开发文求救时,“没有一个欧盟国家响应委员会的呼吁”,向他们提供医疗设备及物资。
危难之中只顾自己或许是人之常情,但人之为人,也因为事后能够反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周四(16日)说,“当爆发初期,意大利需要援手时,很多东西都未能及时到位。就此,欧盟应向意大利真诚道歉。”当然,这多少是由衷愧疚,抑或想安抚意大利那近九成人对欧盟的不满,外人不得而知。但即使是后者,也说明了欧盟建制已嗅出南欧的危机。
马克龙:欧盟没有同甘共苦
欧盟的危机,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金融时报》的专访中,无疑刻划的更具体。“他们会问,‘欧盟能提供什么好东西?当你身陷危机时,他们不会保护你,事后也没有支援,他们并非同舟共济’‘当难民来了,欧盟要你接收。当面对疫症,欧盟要你自行应付。噢,真是好人。当要向你出售货品,他们就支持欧盟。当要你的劳工前往生产汽车零件,他们就支持欧盟。但当要同甘共苦,他们就不说欧洲了。’”
事实上,意大利总理孔特(Giuseppe Conte)上月已说得直白:“如果欧洲未能回应这前所未有之挑战,整个欧洲体制都失去了存在意义。”原本在争取加入欧盟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说:“欧洲根本不存在休戚与共⋯⋯那是童话故事。唯一在此困境中能帮助我们的是中国。其他人,真是多谢。”
欧盟要克服存亡危机,某程度上是一种逆向操作,与“人之常情”作对。疫症打断了经济活动,没有国家能倖危于经济衰退,德国、荷兰反对发行新冠债券,不欲向“穷亲戚”借贷支援,其实是“人之常情”。但欧盟各国若是同一船上,就不能只有“人之常情”的利己,更何况意大利、希腊等底子不够强的国家,的确有更大的经济援助需要。马克龙在访问中没有像冯德莱恩般致歉,但他说得出南欧国家的不满声音,也表示了愿意在财政上支持他们,“我们需要财政转移及同舟共济,若欧盟这样才能走下去”,正反映出他能预视德法若在此刻自保,长远会失去的是什麽。
即使欧盟不是解体,但各国若超越不了人性的局限,下场或许就像英国政治哲学家格雷(John Gray)在杂志《新政治家》般预言,“欧盟可能会像神圣罗马帝国的晚年那样,一直只能徒有虚名,实际决策都在别处。”
全球化不再?
这场疫症将会产生很多自然、顺势的结果,欧盟的存亡危机只是其一。格雷提到,各国将会重视医疗物资,认为不能依赖由中国或其他国家生产,而要将生产线搬回国内;国与国的壁垒会较以前更明显,交通往还也可能会收紧。当然有些反应是正面的。人类在这次碰钉子后,理应更重视自然保育及人命,不只是以经济挂帅。马克龙也相信,人类在疫后会更重视环境保护,更渴望新鲜空气。即便是经济全球化,过往的生产线分工也的确造成了国与国之间的不公,也令部份不思进取的国家的国民失去生计,这些问题都有望在疫后纠正。
但另一方面,随各国在疫症中自顾不暇、自扫门前雪,疫后国与国会否猜忌增加,合作不再,或像特朗普那样在国际合作组织上拂袖而去,这些都考验着政治领袖能否克服人性弱点,把问题看得更长远及更全面。在需要的时候甚至逆向操作,不惜牺牲一时一己之利益,以换来完成更宏大的愿景,好像德法需要向南欧伸出援手那样。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政治领袖有深遂的愿景,对社会的未来有更美好的构想。否则,短视或许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