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提振内需须解人民之困

时间:2020-04-18 10: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香港明报社评文章指出,中国大陆首季经济增长出现历史新低,为负增长6.8%,而且前景不乐观,特别是全球经济萎缩,出口将受到严重打击,加上全球化受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在产业链的地位将会削弱。即使如此,也毋须过分忧虑,因为预计全年还有望回复正增长,跑赢其他主要国家。主流意见的药方均认为,需要提振内需,但必须趁此机会,消除国民对社会保障的忧虑,以及对住房的负担,从而提高消费力,才是顺势改变格局的良方。

疫情影响购买力 前景预期更重要

新冠病毒疫情对人民的健康带来重创,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也不轻。首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全部负增长,农业一时的艰难不足惧,因为交通运输受到限制,疫情过后就会恢复。工业产品则是内外交困,国内的需求和出口下降,都直接影响工业增速。国内的生产停顿多时,随着疫情受控逐步复工复产,3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已从前两个月的负13.5%,缩窄到负1.1%。3月份的出口值同样出现反弹,但由于全球疫情加剧,订单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被取消,估计未来几个月也不容乐观。

从整体数字看,第三产业的影响似乎温和,仅下降5.2%,但当中有增有减,中和了总体降幅。餐饮业降幅达44.3%,零售业下降19%,但信息产业首季有13.2%的增幅,交通运输和零售业在3月也大幅回升。问题是服务业是否会因疫情缓和而出现V形反弹,一般认为,这次与17年前的SARS疫情有巨大差别,SARS基本上只影响广东和北京等地,而且疫情受控后很快就过去了,这次的疫情几乎是全国性的,更糟糕的是,大陆疫情受控后,国外却一发不可收拾,目前还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欲和信心,餐厅和商场还是门庭冷落。

消费能力与意欲都受到空前打击,停工停产以及经济停摆,首季失业率达到5.9%,虽然3月份复工复产后已经比2月份有所缓和,但由于企业订单缩减而要求员工放假,甚至有些工人乾脆辞工回乡,实际失业率可能更高,而国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3.9%,这些都是影响购买力的因素。但更大的影响是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期,全球疫情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欧洲似乎已到转捩点,美国强推重启,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仍是未知之数,人们对前景悲观,肯定会影响消费意欲。

即使疫情如人们所愿很快结束,但这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从过去两个多月暴露的问题看,中国停工停产后,由于很多行业对内地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的依赖度甚高,导致全球制药和汽车等行业停产。很多国家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开始将在中国的工厂转移到别的地方,美国和日本已经宣布资助产业转移的搬迁费用。撇开政治因素,全球化的组织生产安排,可能会变成地区化,中国制造业和物流运输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将会削弱,目前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外资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约20%,连带影响的是就业率,与中国“脱钩”是美国和欧盟的战略意图,究竟有多少企业及行业执行,目前难以下定论,但对今后所产生的格局变化不能低估。

医疗住房开支 决定内需消费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内需和出口,中国近年对外贸的依赖度逐步减少,目前出口值约佔GDP的15%,即使外国市场需求萎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反而消费总额在首季度佔GDP的38%,却是举足轻重。人们的消费力除受近期疫情以及国际需求的影响,更大的决定因素在于经济负担,其中两大因素是民众的医疗开支和房地产价格。目前全国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达95%,而且每月以及大病可报销的金额逐步提高,但毕竟还没有达到令人放心的地步,人们还需要为可能的大病医疗储备足够资金,而不敢放心消费。

大城市居民最大的负担,莫过于住房,楼价已到了让打工仔望而却步的水平,买得起房子的,也要为每月的房贷供款而节衣缩食,这才是影响消费能力的最大因素。虽然中央政府近年一再表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但房地产收益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往往会使地方政府抵不住诱惑。首季各项投资都萎缩,唯有房地产投资反弹最快,如果这是各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鼓励所致,则显示地方经济还未走出依赖房地产业的“怪圈”,到头来人们的购买力还是不能有效释放。

疫情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将会是空前的,一国一段时间的GDP,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放在大格局的变化中,只是恆河水滴。如果这次疫情能够给国家和民企在投资方向中带来积极的影响,顺应潮流,借势调整,提高医保覆盖,减低住房负担,对中国长远经济发展,特别是培育内需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善莫大焉。

赞一下
(2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