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从石油到铜到煤炭,中国大陆庞大的大宗商品市场正同步发出信号,显示这个率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经济体,愈来愈接近恢复正常。
根据彭博经济研究,近期大陆复工率已达90~95%,包括炼油产能从3月的每日1,200万桶提高到1,300万桶,接近去年每日平均的1,340万桶;就用电量来看,沿海地区发电厂日燃煤消耗已达2月的两倍。另外,铜市也出现复苏迹象,由于铜在建筑和输电领域使用很广,是反映经济的一个敏感指标,上海期交所的仓库库存,已从接近创纪录的水平连降三周。
另外,台湾3月出口较去年同期微减0.6%,比预期好。其中,销美下滑,对陆、港回升(年增3.4%);3月自陆、港进口也创下历年单月次高,主因是大陆生产与物流逐渐恢复秩序。
综合各方面迹象,或可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暂时做出几点研判:第一,未来经济趋势是“V”还是“U”,目前难以判断,但出现“L”型的机率看来不大了。换言之,尽管第1季的增长率会明显下降,但下降势头很快就被拉住;第2季跟去年同期比,增长未必理想,但出现转机已无悬念。
第二,基本上可以排除爆发金融风暴的危险。由于货币纪律松弛,金融监管不严,中国大陆的金融形势存在许多隐患,这次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冲击之猛超出想像,令人担心形势持续恶化或将引发金融危机。眼下实体经济开始回稳,有利于舒缓爆发金融危机的压力。
第三,迅速的复工也有助于缓和就业形势。如果疫情持续,或复工效果不佳,对就业市场都是巨大压力,特别是暑期将届,逾800万大学毕业生投入职场,就业形势之险峻难以想像。目前巨大压力虽减,但整体形势仍难谓乐观,有赖包括AI、5G、大数据等“新基建”在内的重大复苏工程来积极因应。
第四,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经济前景黯淡,中国可能再度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希望,但与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情况有两点不同,其一,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时为第三);其二,全球疫情所导致的经济灾难,较金融海啸时覆盖面更广,冲击力更强,破坏力更大。因之,极有可能如季辛吉所言,“新冠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中国居间或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与拥有更重要的地位。
中国大陆的经济形势所以能出现让人审慎乐观的表现,可以有四点解读:首先,在疫情第一阶段,政府采封城封路强制手段,导致供应链全面断裂,但未久即在研判疫情可望获得初步控制下,断然决定积极复工复产,以赶在企业熬不住而倒闭之前,保住元气。
其次,大陆决策当局决策明快、清晰,执行力到位,市场信心恢复很快。再者,中国经济结构已从外需导向转变为内需导向,对外依赖度也小于全球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换言之,中国经济已有很大的自体循环能力。最后则是中国适时开始推动本已蓄势待发的“新基建”工程。
这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不仅是划时代,也是颠覆性的,其中一大颠覆即表现在中国与西方各国家的因应能力上。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首当其冲,形同被袭,被袭之初,情况未明,明显犯了错误,但未久即加以矫正,为其他国家争取到至少一个月的应变期。
可惜西方各国自大松懈、隔岸观火、落井下石于前,反智因应、进退失据、荒腔走板于后,中国已从突袭战打到了阵地战及反击战,西方国家还沉湎于口水战之中。最早被西方国家讥笑的封城、方舱医院及戴口罩,曾几何时,都成了各国仿傚的对策。时下的一个防疫概念叫“超前部署”,撇开偏见与成见,中国大陆率先行动部署应变,无怪乎最有可能出现超前复苏的也可能就是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