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工商时报》
工商时报社论
当特朗普面对全美死亡人数一天逼近千人的新冠疫情,这场曾经是他口中“民主党的阴谋”,演变到一发不可收拾、死亡人数可能超过十万人以上的境地,有两件事情必须重视:第一,专家的政策建言,为什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第二,当下从欧美国家“外销转进口”,目前争议的室内无法维持1.5公尺的社交距离,“业主应该停止营业”,就算处于柔性劝说阶段,执行防疫政策,究竟是解决方案,还是衍生更多问题。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在1969年一场名为“沉默的大多数”(Silent Majority)演说,有一段话如下:“如果必要的话,一个领导人必须要勇于承担不受欢迎的政策立场…当他发现必须要这么做时,他就有义务向人民解释,争取支持,并赢得同意”。
美国特朗普总统每次记者会上,除了防疫总指挥副总统彭斯,背后总站着一位有披肩围巾的资深女士(Deborah Birx),以及一位身材短小的老先生佛奇(Anthony Fauci)。前者负责白宫新冠病毒小组的因应协调(WH Coronavirus Task Force Response Coordinator),特朗普曾经说,如果没有口罩,用围巾或披肩遮住口鼻,也同样有效,但未得到她的认可。而后者是特朗普的顾问佛奇,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声望;漏网的镜头是,媒体记者质疑某些说词时,特朗普当场转身问佛奇,回头后对记者悻悻然表示“他不同意”,可见这位“美国版锺南山”直言不讳的个性与地位。
但不幸的是,为什么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特朗普直到3月29日都还强调,要在4月12日复活节全面复工,回归正常的生活。科技研发独步全球的美国,面对疫情的侵袭竟是如此无力招架,美国国防部在4月初甚至还被迫准备好10万个尸袋,何以致之?
美国总统的政策性宣示,绝对不可能一时兴起或是心血来潮(虽然特朗普确实曾经这么做过很多次),总统必有所本的是事实、资料、或是证据(facts, data and evidences),但能不能让他回心转意,存乎一心。而对于心有罣碍、只希望连任的特朗普来说,事实、资料、或证据并不实用,因为讯息在短期内太快、太多、太复杂。虽然首席顾问佛奇不断接受新闻媒体专访,说明预测模型的资料,他的诠释也使得庞杂的多元讯息富有意义。然而,以证据做为基础的防疫专业意见和政策情境预估,必须要面对政党立场、政治利益不同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众多的个人组织团体,大家面对的生命危险之状况不同,各有各个难处。换言之,疫情管控的强力作为,在美国的民主国度,还需要更多政策沟通和政治传播的技艺,以及更能让人民有感的纾困措施。
特朗普这次新冠疫情的防治作为,不足以回应民众的需求,忽视专家的政策建言,更不重视和州政府的沟通。而这也同样出现在当前政府要求户外1公尺、“室内无法维持(1.5公尺),业主应停止营业”的所谓“社交距离”争议,要求做不到室内社交距离的业者必须停业,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许多小微商家就直指政策不知民间疾苦。
当政府一再希望国人“戴口罩,多洗手”的时候,必须学习的典范是后来蔚为流行的“不握手,用肘击”的宣传,是防疫、也是提醒的动作,被竞相拍摄成形形色色的影像,成为避免疫情蔓延期间最好的社交礼仪。正因为“肘击”有科学的证据,对避免被感染十分重要,新鲜有趣,又不会失礼,无论是在西方或东方,都不像“戴口罩”有着明显的种族与文化上的差异。
回头谈台政府要落实户外1公尺、室内1.5公尺的政策措施,此等的社交距离在春假期间根本就做不到,更遑论做不到室内间隔1.5公尺,业者就要停止营业的政策宣示。就算目前只是柔性劝导,还没有到强制处分的阶段,但在坚持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技术决定论”的同时,仍应考量真正的可行性。
尤其在行政院史无前例挹注高达1兆新台币纾困计划的同时,卫福部提出没有做到安全距离就要业主停业,在民生凋敝之际,无异对弱势的小微型企业经营者再补上一刀。正如同欧美人士见面亲吻脸颊是礼仪、不习惯戴口罩则是他们的文化一般,做不到社交安全距离就必须停业,引发民怨或许事小,政府官员不能体察民意的根深柢固的价值观,才是问题之所在。执行防疫政策的两难,正考验执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