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为打垮美国页岩油公司,以沙特为首的油盟国家大肆增产,导致油价从最高点一路巨挫,最终抵至每桶25美元的阶段低点。不过,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还是未能阻挡美国页岩油企业圈城掠地的步伐;相反,这些新的油气生产商依靠从资本市场融资所建构起来的强大财务底气,继续横冲直撞。无奈之下,油盟向俄罗斯等非油盟成员抛出橄榄枝,最终形成了“OPEC+”。
过去四年中“OPEC+”大体保持了同向而行的姿态,先后三次减产协议也有效托住了惯性寻底的石油价格,并维持了全球原油供需的弱平衡。但连续减产也却让美国页岩油厂商乘虚而入,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资料显示,去年美国原油产量创下了破纪录的每日1222.6万桶,超过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按照IEA的预测,今年美国原油日产量有望达到每日1320万桶,并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虽然美国石油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只有18%,与OPEC超40%的占比差距不小,但任何单个经济体都无法与美国抗衡。因此,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美国试图成为全球石油出口老大的图谋,就成为沙特和俄罗斯心照不宣的选择。
实际上,相比于沙特,俄罗斯有着砍断与剪除美国油企飞翼的更强烈冲动。今年以来,美国除了就叙利亚问题通过了对俄罗斯更严厉的经济制裁外,特朗普还将奥巴马时代因乌克兰问题和克里米亚问题,将对俄罗斯的商业制裁延长一年。不仅如此,由于美国的页岩气目前所出口的20多个国家,仅限于拉丁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且由于欧洲市场上俄罗斯天然气价格显著低于美国天然气,导致美国始终未能撬开欧洲市场。
作为一种失意性报复,美国对“北溪—2”项目不断搅局,甚至提出了愿意自掏腰包,为欧盟提供10亿美元的能源项目资金支持,以降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最终,原本去年年底竣工的“北溪—2”项目至今还在延期。
作为对沙特升级“石油战”的主动性回应,当然也是间接射向美国页岩气生产商的一支利箭,俄罗斯表示,准备将产量再提高每日50万桶,使国内石油产量达到每日1180万桶。这将是后苏联时代的最高水平。对比发现,沙特原油开采成本低于每桶10美元,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约在每桶20美元至30美元,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平均在每桶45美元。
也就是说,当油价开始低于30美元时,沙特与俄罗斯仍在忙着数钱,但美国页岩油商却在呜呼求存。
照目前的油价,除了埃克森美孚、西方石油等五家页岩油生产商尚能维持薄利外,其他100多家美国页岩气公司均已陷入亏损泥潭。未来油价如果继续承压,页岩气开发商只能集体停产。由于页岩油几乎贡献了美国原油的全部增量,到时且不说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的位置能否保住,其试图成为世界最大石油净出口国的梦想,也可能遥遥无期。
作者是中国市场学会理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
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