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铄:中国疫情防控风险依然存在

时间:2020-03-24 06:4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韩铄

中国的2019冠状病毒疫情从12月初确诊首例病患,至今已经三个月时间,经历了前期的反应迟缓、中期的力有不及、后期的全面出击,疫情形势正从1月“加快蔓延”、2月“积极变化”向3月“持续向好”不断转变。

不少人基于个人判断认为,战“疫”的胜利似乎已经近在咫尺;而在国家层面,直到3月9日,正式的表述中对当前疫情形势的判断,仍采用了“依然复杂”的措词。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疫情形势?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判断。

从数据角度看,至少2月27日以来中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报告病例数,已经降至10人以下,其中3月7日起更是连续三天无本土病例报告,疫情形势基本实现了从蔓延扩散、局部暴发向零星偶发的态势收敛,表明本土病毒传染链条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切断;前期采取的关闭离楚通道、全民减少外出等超常规措施产生了切实效果。

随着主官的更换,依托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管控、加大投入等举措,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扩散态势也得到控制,其中武汉以外湖北其他地区连续五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武汉市的新增确诊病例也从3月6日开始降至两位数以内,这很可能与存量的化解有关。同时,在武汉市,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明显缓解,集中收治轻症和疑似病例的14座方舱医院在3月10日全部休舱,剩余患者转到专业定点医院接受治疗。

从时间角度看,自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已经45天,超过三个14天正常最长潜伏周期的结束,预示着潜伏的传染风险越来越低。尽管存在无症状患者或超长潜伏期患者案例,但目前看来不具有普遍意义;加之人员密集地区的防控措施依然严格,进一步降低了局部疫情反弹的风险。

从官方角度看,不仅国家层面的工作重心在2月下旬开始,已经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疫情重灾区的湖北,也在3月7日释放出做好省内人员流动,以及提前谋划复产复工与分次分批推动滞留人员离汉工作的信号。湖北省属企业在3月8日发出的通知中,更是提出了复工准备工作在3月16日完成的具体日期,尽管随后做出某种澄清,但更多应是出于舆论的考量。

与此同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已于3月11日抵达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在最高层一举一动都具有政治涵义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亲临湖北,之于疫情形势判断的风向标意义更加突出。

种种迹象表明,经过全国上下一个半月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的疫情形势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过渡。

不过,本土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秩序将随之全面恢复。多种因素和变量扰动下,尚不能过于乐观,更不可轻言彻底胜利。有三大因素影响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

首先,仅就数字而言,截至3月21日,中国仍有5549例确诊病例在册,其中重症病例1845例,另有疑似病例11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也达到1万零71人,后续的医疗和监测任务依然繁重。

其次,也要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与一系列超常规的防控举措密不可分。逐步解除这些防控举措,又要防止疫情反弹,是个不小的考验。对于北京等人员密集和人口流动性强的城市,仍将在人员返城、复产复工、社区出入等方面保持严格限制,短期内明显松绑的可能性较小。更加必须警惕的是,此次疫情的溯源工作尚未完成,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还未找到,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犹存。

第三,海外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很多国家受到政治体制、执政模式、社会文化等因素制约,不到万不得已,很难采取在中国证明有效的超常规举措。这就使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扩散蔓延的势头,短期内难以得到遏制。只要海外疫情形势不稳定,中国防止疫情倒灌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口岸管控等措施的强度也就很难降低。

综合研判,尽管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但中国疫情防控风险依然存在,正常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仍需一段时间,特别是北京,无论是技术上的原因还是政治上的考量,恐怕都会是最后一批解除主要限制措施的城市。

作者是中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士

赞一下
(7)
70%
赞一下
(3)
3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