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如战争中的我们面对哪些挑战?

时间:2020-03-21 09: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随2019冠状病毒肆虐各国,世界在过去两星期日渐迷失,股票市场反映人们的焦虑和不安。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与病毒“作战”,英国首相约翰逊形容其为“战时政府”,美国总统特朗普动用战时法律《国防生产法》。如果这是一场战争,这是一场与疫症搏斗的无形战争,防不胜防而且更多未知,世人的不安只怕未到尽处。

“世界事实上正陷战争(对付病毒,幸而非对付彼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师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在社交平台如此说。诚然,多国医院超负荷,每日死亡数以百计,市面渐见萧条,学校和教堂关门,口罩等“战略物资”短缺。单看此等描述,的确与战争状态相似。分别只是病毒无形,疫症穿透国界,相比战场明确和炮火集中的热战,面对挑战是的全社会上下。

挑战一:社区控制疫情

按疫情区分,大约可分为四种程度:没有个案、零星个案、群组个案、社区感染。香港1月下旬出现零星个案,至2月上旬出现“打边炉家族”,便已进入群组个案阶段。有赖围堵策略之功,此后纵有太古城工程师、北角佛堂等群组感染,香港始终尚未社区暴发。相比之下,内地武汉、韩国大邱、意大利北部等则为社区感染,病毒基本上已经扩散开去,难以再追踪传播链,更遑论阻截。

香港维持在群组程度逾月,不代表与社区感染距离很远。事实上,疫情的恶化可以比我们想像中来得迅速。周一至周四(3月16至19日)分别新增9宗、10宗、25宗及16宗个案,多人在潜伏期间有外游记录,证明疫症已由境外回流香港。而冠状病毒的基本传染度(R0)超过2,返港人士一不小心,30宗可在数天之内变成90宗,一两星期时间足以演变成社区暴发。持之以恆的公共卫生及保持社交距离,是这场战争的第一挑战。

挑战二:医疗体系作战

第二挑战是对医疗体系的。当疫症在社区暴发,正如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大量确诊者会使医院吃不消。这场“战争”若有具体的战场,那便是医院,考验医疗体系的承受能力。床位方面,资源再充足的医疗体系在疫症大流行之时也难免不敷应用,武汉建造火神山医院,正因为要大量床位安放轻症患者。人手方面,医护压力沉重,意大利不少应届医科毕业生已要匆匆“上阵应战”。严峻时期,医护甚至要决定个案分流及救人次序。

连享誉的英国NHS也可能被压垮,流感高峰期也资源紧张的香港没有不忧心的理由。政府顾问、中大教授许树昌便指出,香港一旦大规模暴发,公立医院病床爆满,轻症患者可能只得在家隔离治疗。

挑战三:疫情下的经济运作

第三挑战是对经济的。经济和金融有密切关系,但始终不同。美国联储局两周内紧急减息共1.5厘,也无法阻止美国股市暴跌,正因为当前世界面对的是经济活动停顿而衍生的衰退,而非2008年金融海啸般的资金流动问题。在经济高度金融化的21世纪,不少政府依赖利率调整等金融或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但对于当下的经济问题,包括大量饮食及服务从业员失业,此等措施显然无济于事。

香港政府采取扩张措施,大幅增加开支甚至全民派钱,理念是正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论及美国的救济措施时亦引此为例。但经济活动随疫情持续停顿,退税、派钱、失业津贴等除了能让市民袋口多个钱外,能否为经济注入动力却不无疑问。如果历史可以为鉴,19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斥公帑制造大量需求及就业机会,19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扩大公营社会保障,便说明了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地政府必须跳出1980年代以降的市场至上思维。

即便今天的政府未必要立即增聘人员,或如战时般徵召劳动,但如何製造需求及调整经济活动模式,使之能在疫情持续期间维持运作,实为当务之急。由资助生产口罩和医疗设备、投资网上教学到普及非接触型经济,市场或碍于不确定性及负面预期而不敢大举投资,政府更应不惜赤字地进取推动。这既是为经济循环注入动力,亦是协助社会适应疫情下的非正常生活。即使疫情可能持续一年半载,但若社会找到了替代的运作模式,对经济重拾一定的预期,焦虑和不安便能大为减少。这场“战争”,或许现在只是开始,各地政府的领袖准备好了没有?

赞一下
(4)
57.1%
赞一下
(3)
4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