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冠状病毒抗击疫情需世界共赢

时间:2020-03-20 07: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北看记

韩咏红

2020年3月18日,中国持续近两个月的抗疫斗争这一天来到了重大转折点——本土新增2019冠状病毒病例清零;同日,欧洲意大利有475人被冠病夺去生命,是疫情暴发以来单一国家单日死亡人数最高纪录。

在中国疫情走向清零的同时,全球累计的确诊人数则不断刷新至超过20万——该数字在过去两周里上涨了一倍。而今,欧洲的死亡病例已经超过了亚洲,很快的,意大利单一国家的死亡病例就会超过中国。

意大利现在显然经历着武汉初期、最痛苦的时间。这与欧美国家大多准备不足有关,也跟意大利人口老龄化大有关系。

在意大利北部的美丽且富裕的古城贝加莫(Bergamo),由于当地的殡葬设施实在应付不了已堆积如山的遗体和棺木,当局只好出动军队将死者的棺木载送到更远的火化场。贝加莫是意大利的疫情重灾区,110万人口中逾4300人确诊,有的老人家面对相伴半个世纪的老伴病逝,连给老伴好好办一场葬礼也没办法,因为自己和子女也都染病了,必须隔离。

这里的准确死亡病例无法统计,因为有许多老人还未来得及检测确诊就病逝了,情况跟1月底的武汉一样。当地最大的殡葬公司CFB负责人告诉英国《卫报》,他们每月一般处理120场葬礼,但今年3月1日以来,他的公司处理了600场葬礼,“有一代人在两个星期内死了。”

伊朗死亡人数也已经过1100人,西班牙和德国的累计确诊病例分别超过了1万3000例、美国和法国则分别有9000多例确诊。截止当地时间星期三,德国的累计确诊病例是9367,死亡人数27,致死率为0.28%,可以说抗疫表现突出,但是高峰时候也肯定还没到来,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点也不敢放松,将冠病列为德国自二战以来最大的挑战。

急于亡羊补牢的欧洲各地,也不约而同效仿“武汉模式”,以封关和阻断交通来阻断病毒传播,受影响欧洲人口多达2亿5000万人。

亚洲人看着欧美国家行动的迟缓与被迫“封城”,感觉有些奇幻也不可置信。冠状病毒完全“现形”都已近两个月,从趋势图看,除了中国外、韩国、日本做到了第一波“削峰”,将病例控制在一定水平。《纽约时报》本周发表报道,专门分析新加坡、香港、台湾这三个拥挤的亚洲城市,如何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三地的成功经验有一定的共通性:政府早介入是最大关键,此外是滴水不漏地追踪病患与检测,强制隔离和鼓励民众保持社交距离。

道理说出来好像都很简单,但在每一个节点都及早介入,衡量好其中的安全与经济利益得失殊为不易。中国就是因为没有及早警觉、官员涉嫌捂消息而失去宝贵的20来天,最终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代价、控制住了疫情;这些经验殷鉴不远,一些欧美国家与人民也在为后知后觉付出巨大成本。

不过,冠病疫情还在扩散蔓延,全球峰值尚未到来,此时绝不是谁自诩学霸、看其他国家与地区出洋相而自鸣得意的时候,而应该衷心希望所有“同学”都用最合适自身现实与文化的方法,快快跟上。须知,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没有哪个国家能对全球流行病置身度外,即使疫情已经受控的国家与地区也要面对输入型病毒的威胁,更要承受全球需求与供应双双受挫,本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哀鸿遍野的巨大压力。

冠病也无法说明哪一类政体更为优越,因为至今能够“削峰”的国家,既有高度集权政体,也有完全民主政体。相比之下,政府领导是否有效、是否诚信、国家是否团结与专业资源和财力储备足够与否,才是检验一个国家能否渡过难关的试金石。要克服来势汹汹的全球性灾难,各国应该放下歧见,相互学习借鉴,营造全球共赢的条件,放弃独赢的想象。如果大国在抗疫中持续相互指责与贬低,让国际政治格局更为壁垒化,那是在公共卫生的问题外,还给世界埋下新的麻烦与更严重的危机。

赞一下
(59)
78.7%
赞一下
(16)
21.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