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再迎世纪危机 抗疫长痛不如短痛

时间:2020-03-14 08: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香港明报社评文章称,疫情冲击欧美,环球金融市场如坐过山车,波动之大是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所未见。然而欧美无论在抗疫还是纾缓经济影响方面,步伐明显不一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看待疫情的态度,对比尤其鲜明。此次是金融海啸后,西方发达世界迎来的新一场重大危机。若说金融海啸粉碎了”西方不会爆发金融危机”的神话,COVID-19所掀起的”疫症海啸”,不仅考验西方医疗系统,也是对”现代西方不会爆发第三世界式瘟疫”这类想法的一次重大挑战。亚洲国家抗疫经验显示,为控制疫情,必须愿意忍受剧烈短痛。当前欧洲国家所采取的,正是长痛不如短痛的抗疫策略,现在还看白宫下一步怎样做。最新消息指白宫将宣布紧急状态,方便调动资源抗疫,希望是朝正确方向走出一步,如果仍然拒绝承受短痛,结果有可能造成更深远的伤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五(3月13日)已正式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应对美国冠病疫情。)

欧美抗疫态度大不同 默克尔特朗普唱对台

疫情全球大流行,美国向欧洲封关,欧美股市迎来”黑色星期四”,下挫多达一成。虽然昨天欧美股市反弹,可是正如一些经济分析师所言,近期股市一再暴泻,根源是投资者看不到当政者有拿出正确药方控制疫情,央行泵水再多也无用。

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百多年,一套自我中心世界观早已根深蒂固:西方国家位于世界”核心”,标志着繁荣、民主、安全,发展中国家位于”边陲”,充满混乱、动荡和不安,边陲国家”独有”的乱象,不会在西方发生。然而踏入21世纪,九一一恐袭粉碎了西方世界安全的神话;金融海啸则证明,金融危机绝非新兴市场独有,一样可以在西方出现。当下疫情蔓延欧美,有可能成为西方新一场危机挑战。

1918年瘟疫大流行,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美国和一众西方参战国为免影响战况隐瞒疫情,将病毒淡化为普通流感,导致疫情一发不可收拾。百年后的今天,这段历史早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现今西方世界很多人眼中,像伊波拉、MERS等疫症,只会在”边陲”地方爆发不会危及西方,西方政府也不会隐瞒淡化疫情。此次疫情爆发之初,西方世界多作壁上观,没料到疫症会骤然来到家门,欧美多国措手不及,亚洲各地抗疫经验,反成西方借鉴对象。当然,各国国情和文化差异巨大,中国的一套肯定不可能搬到美国,新韩抗疫做法也未必适用于欧洲,然而单论当下欧美两地抗疫的态度,分别也相当鲜明。

在美国,特朗普多番淡化疫情,屡将新病毒比作流感,防疫措施聚焦”封关”,强调这是”外国病毒”,国务卿蓬佩奥坚持将COVID-19说作”新冠病毒”。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说COVID-19疫情紧急,必须做好检疫隔离等工作,默克尔一边警告国民,全国5800万人口,最终可能多达七成人感染;另一边则强调绝不会对意大利封关,因为”这不足以阻止病毒扩散”。《纽约时报》形容,默克尔对疫情的取态,强化了她的西方自由价值领军人物地位,与特朗普右翼民粹唱对台。

封城封关大不同 短期牺牲要决心

意大利”全国封城”,美国”封关防疫”,两者皆有”封”字,概念却差天共地。严重爆疫地区”封城”,目的是阻止病毒扩散到其他地方,性质以”为他”为主,”封城”后如何隔离防治遏抑城内疫情是后话;”封关”目标是企图防止病毒输入,本质是”为己”。世上没有滴水不漏的封关检疫,以往针对猪流感旅游禁令的研究,证明封关无法阻止病毒传入,最大作用只是推迟爆发,以便争取时间部署抗疫;相比之下,疫情输出地”封城”,虽然必有漏网之鱼去到其他城市”播毒”,然而人数可望比不封城显著减少。世卫外国专家组考察中国,认为武汉封城和一系列隔离防治措施,确实扭转了大陆疫情走势。意大利”全国封城”显然也有参考中韩做法。

世卫和国际卫生专家汲取教训,早在2015年已宣布,不再以地名等为某种病毒命名,以免污名化妨碍国际合作抗疫。默克尔展现了真正忠于自由价值的领袖风范,值得尊敬。有人批评默克尔的”七成国民恐受感染论”太夸张,散播恐慌,但如果民情对防疫太松懈,有时也可能真的要以最坏情况,唤醒国民防疫意识。

美国与欧洲大国抗疫手法迥异,折射了现今西方世界两条路线,哪一套是抗疫成功之道,未来数月将有答案。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疫情一旦大爆发,必须面对现实,抱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采取严厉隔离防治措施,作出经济牺牲,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意大利,都展现了这方面的决心,美国方面如何,还看特朗普态度。大规模防疫隔离和停课停工,对短期经济民生影响巨大,可是至少有机会令疫情受控;为了托市保经济,将新病毒视为流感,任由它蔓延,疫情可能急剧恶化,导致医疗系统不胜负荷崩溃,最终将令更多人受害,付出远比短期经济牺牲高昂的社会代价。

赞一下
(14)
73.7%
赞一下
(5)
26.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