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油国减产之争 不敌疫情恶化的冲击

时间:2020-03-12 08: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工商时报社论

伦敦时间上周日(3月8日)晚间,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在开盘后暴跌,布兰特原油(Brent)近月期货价格从每桶45.53美元跌至最低每桶31.02美元,跌幅逾30%,创下史上单日最大跌幅。显然地,引燃这波国际油价重挫的导火线,就是上周五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与俄罗斯等伙伴国(OPEC+)部长会议的减产协商破局,且这场为因应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导致需求减少所召开的会议,竟以沙国扬言增产收场。在供需面俱出现利空的情况下,触发了这次油价的崩跌。

然而,过去OPEC和俄罗斯对产量控制出现歧见,进而引发增产的例子屡见不鲜,国际油价却未像这次般出现巨大的崩跌,究其原因有三:首先,过往减产协商破局时,俄国即使增产,沙国也总能透过适度减产抵销其影响。岂料,此次沙国不只不愿扮演缓冲角色,还计划大幅提高原油产量至每天1千万桶以上。在沙国原油剩余产能本就偏高下,市场对供给面因素挫低油价的担忧大增。

其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逐渐扩散,尤其是继中国之后,韩国、伊朗、义大利也出现大规模感染,并启动封闭式管理措施,且全球出现确诊案例的国家更已超过100个之多。若全球疫情持续恶化,短期内将使运输用油需求遽减,长期将因经济景气下滑而拖累原油消费量,直接或间接导致原油预期需求大幅锐减。

第三,此次由沙国发起价格战争,让人想起OPEC对美国页岩油宣战的失败经验。回顾2014年底,OPEC藉由不减产发起价格战争,企图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逐出市场。在OPEC放弃减产下,布兰特原油近月期货价格由2014年的高点115美元/桶,一路下杀至2016年初最低的27.88美元/桶,却仍未能如愿以偿。最后,OPEC吞败且重回减产策略,国际油价才再度稳定下来。即使事隔多年,但沙国发起价格战争,造成油价剧跌的不堪结果仍歷歷在目,让市场投资人不寒而栗。

于是,随着石油价格暴跌,让本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全球股、匯、债市,出现骨牌式的大幅震荡。本周一,美国S&P 500指数、道琼工业指数分别大跌7.6%、7.79%,双双创下金融海啸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欧洲富时100指数、日经225指数也以下跌作收。在此情况下,市场资金纷纷涌入避险资产,令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一度跌至0.31%的歷史新低,黄金价格更是曾上破1,700美元/盎司,日元匯率亦大涨3%至102.17,创下3年新高。相对地,产油国的货币却遭到重创。

然而,未来事态或将朝向二种情境发展。情境一是OPEC与俄罗斯有重新谈判的可能性。毕竟,此次沙国增产的主要目的,乃是要逼迫俄罗斯加入减产行列,最终目标还是希望利用减产维持油价,并非如2014年般意在发动与页岩油业者间的价格战争。所以,即便沙国增产也应不会维持太长的时间,各界对未来原油市场展望自然不必过度悲观。

再者,此波国际油价崩跌后,如页岩油、深海原油厂商等高成本油品,或将减产,甚至退出市场。特别是当前非传统原油开採技术大幅突破的可能性,已远较2014年低,使美国页岩油投资者持续注入资金的意愿不如当年等因素,令全球原油总供给增量估计将小于沙国增产量,对油价的最终冲击将比预期来得小。

更何况,本次谈判破局造成油价跌幅之大,恐怕远远超出沙、俄两国之意料,而OPEC成员国中有不少经济不振,甚至内战不断的国家亟需更高的油价支撑国内经济,也无法承受油价呈现长期低迷。从国际货币基金(IMF)最新公布的财政收支平衡油价(fiscal break-even price)资料可知,目前30美元/桶左右的油价,已低于所有OPEC成员国的财政收支平衡油价,这将促使OPEC成员国对沙国和俄罗斯施加压力,促其展开新一轮谈判。此外,对俄罗斯而言,国际油价大跌近3成所造成的损失,亦远远大于当初OPEC希望俄罗斯减产50万桶/日的损失。

由此可知,就目前局势看来,沙国和俄国的减产协商全面破局,导致双双长期增产的可能性不大,且俄国总统普丁在权衡利弊后,已释出可能与OPEC重新谈判的讯号。

情境二是当前较可能造成僵局者,乃是年轻气盛的沙国王储萨尔曼(Mohammed bin Salman)。从其近年来频频失误的外交危机,以及种种让国际专家难以理解的行为,难保不会酿出双方最终无法携手减产的风险。

只不过,对原油市场而言,目前讨论OPEC及俄国减产与否,远不如力抗需求下滑可能产生的危机来得重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无疑将导致今年全球原油需求萎缩。倘若随着疫情扩散,新冠肺炎从流行病转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对全球原油需求的最终冲击,将远超过预期减产幅度。届时,才是国际油价危机正式来临的时刻。

赞一下
(6)
85.7%
赞一下
(1)
14.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