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论:美中二轮谈判的关键战役

时间:2020-03-04 08: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经济日报社论

冠病疫情打乱世界经济秩序,也使得中国大陆是否能履行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进口义务,出现大问号。不过实际上美国早已“提前部署”进行第二阶段谈判的布局。就在美中于1月15日签署协议的前一天,美国与欧盟、日本联合发表一份共同声明,剑指中国产业补贴政策。

美中第一阶段协议出炉后受到抨击的主要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包含处理中方经济结构问题的条款。当时特朗普回应很快就会有第二阶段谈判。受疫情影响,美中谈判何时能启动充满变数,不过美国早于去年就开始另辟蹊径,联手欧盟及日本提出一系列没有点名,但一眼就可知道是针对中国而来的联合主张。

过去一年来,美欧日的主张多停留在原则性宣示,高谈中国“社会主义资本市场”如何干扰及扭曲世界秩序,如何导致市场经济国家的不公平竞争。然而今年1月14日的联合声明,显然已经进入到具体规则的下一步。美欧日有意拘束的产业补贴政策分为两类,第一类禁止造成产能过剩的补贴;第二类是限制如“中国制造2025”等大规模、全行业的补贴政策。

首先,美欧日明确的主张国际规则应该直接禁止以下四种产业补贴:对企业提供无限担保、对没有重组计划的破产企业给予支持、补贴无法靠自身力量取得商业融资或投资者,以及直接免除企业债务。这些补贴在市场经济国家很罕见,却是中国大陆近年也在全力整治的“僵尸企业”存活至今的养分。

按中国国务院的定义,僵尸企业指的是长期亏损却继续经营,早应退场却继续存活的企业。这些企业靠政府补贴过活,继续生产已经过剩没有销路的产品,而且因为没有成本及报酬率考量,就形成全球产能过剩及低价倾销问题。不止美欧抗议,大陆也早已注意到各地僵尸企业问题,但自从2015年正式下令清理后,至今成效有限,因为许多地方政府担心GDP冲击、员工安置困难,金融机构怕呆帐暴增,因此不愿配合,继续“僵而不死”。不过未来若成为国际压力甚至美中谈判议题,会愈来愈难以回避。

第二类限制,美欧主张对于如过度大量补贴或是利用补贴创造大量产能却不允许私营企业参与等,而遭受其他国家质疑时,有义务证明这些补贴未对国际贸易或全球产能造成负面影响。

前述大量补贴,明显针对如中国大陆“半导体大基金”、“中国制造2025”等动辄以“兆”为单位的产业补贴政策而来,而且“中国制造2025”更是全国动员,数十个试点城市遍布中国各地。后者则可能与市场被国有企业封闭垄断有关。例如过去数年来中国500大企业的前20名,包含石化、石油、电网、电信、铁路、营造建设、金融、保险、汽车等,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所囊括。

从以上美国拉着欧盟日本一起背书的方向,大概已经能看出第二阶段美中谈判的部分关键议题。其中禁止僵尸企业的补贴,有利于加速退场,符合中国利益,或许是美中未来谈判比较容易达阵者。但对于涉及半导体发展、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规则,虽然美国将其包装为补贴规则这种低阶层次议题,但实际上对中国大陆而言,无疑已触及对基本国策的挑战,是不容美国指指点点的领域,难以避免成为下一波的冲突点,而且影响层面会更深更广。

疫情一定会结束,美中协议也会逐渐落实,但未来随之而来的挑战一点都不少。虽然我们无力改变发展路线,但至少要有预警的准备。

赞一下
(13)
81.3%
赞一下
(3)
18.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