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防疫 少林武当还是中世纪对垒现代?

时间:2020-03-02 08: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家张文宏上周五受访时,对比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抗疫措施,将中国的防疫体系比喻为“少林派”,新加坡的防疫体系是“武当派”,为两个国家的不同防疫方式,赋予了武侠小说的浪漫与想象。

无独有偶,美国《纽约时报》上周也撰文比较了世界不同国家的防疫方式,但用语比较不客气。该报科技记者作者小麦克尼尔(Donald G. McNeil Jr.)形容,封关,将人们限制在封闭社区里,属于“中世纪”的粗暴方法,和欧洲当年对付黑死病的方式差不多 。而现代的方法是承认病毒传播不可能被彻底阻断,但要用20世纪的发明,比如研发疫苗、追踪发热者,来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

《纽约时报》指中国抗疫手段属于“中世纪”,但也不否认其发挥了作用。

中国的抗疫模式究竟是少林派还是中世纪?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只是出发点和角度有所不同。

仔细阅读,纽时文章其实包含不少自省和检讨美国当前做法的意味。文章引述医学史家马克尔医生(Dr Howard Markel)的研究指出,自从1892年以来,美国就不曾实行过全国性的入境禁令。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选择禁止所有曾经到过中国的非美国居民入境,劝告美国人不要前往中国和韩国,这些强烈的举措属于“中世纪”的做法。

不过,对于选举时就主张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建围墙的特朗普而言,他这个决定是很自然的。再说,冠病的传播速度和致死率,也让白宫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特别工作组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们感到紧张。

“我的围墙,连病毒都能防”(设计对白)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到底该不该封关、限制人员流动?公共卫生专家为此展开了不少讨论,反对者认为,这次举措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恐慌和引发的死亡,比它们能预防的还多。何况,检疫的做法也会引起歧视和将某个群体负面标签化的问题。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也赞许中国采取了“最古老的策略之一”,推出了历史上最有力,灵活又进取的疫情防控举措之一。

纽约时报的作者没有忽视“中世纪”的防疫手段也有其作用,但该文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早在公元221就开始了封建传统,但美国是一个由起义者打造的国家,更重视个人自由。文章也引述马克尔医生的说法,在地化控制以及政治派系主义,可能在危机来临时带来严重风险。

相比之下,张文宏是中国知名医学权威,他不是西方医学史专家,他使用的不是西方的经验,而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将“硬封堵”和建立在社会系统治理与社会信任的防控方式,分别比喻为古老的少林与武当功夫。

他认为中国的措施非常干净有力,社区防护强大无比,就像少林硬功,而新加坡表面上看非常佛系,但内部非常厉害,有点武当内功的意思;看上去没有那么强硬,实则鸭子划水、外松内紧,在优先确保医护人员健康、保证本地医疗资源平稳运行的原则下,依据循证医学,制定公共卫生方案。

我们将中西方的分析结合起来看,其实少林和武当也好,中世纪与现代也罢,在本次全球抗疫中都发挥了各自作用。在疫情大爆发的紧急关头,面对大规模人员流动的风险,如果没有把握能靠内功打赢这一仗,那强制阻断就是必要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矫枉过正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代价。

长期来说,练好内功是王道,医疗体系和治理模式走向现代化,就可以减少对非常手段的依赖,也会减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不必夹在控疫情与保经济之间左右为难。

同时,少林武当、中世纪与现代,也不必彼此对立相互排挤互相为难。纽约时报也引述的马克尔医生提醒,要克服疫情可能造成的分化,以致国家无法做出统一的对应措施,“需要最上层的领导力”,也必须有互信。这两个要素,倒是在面对危机时,不论东西方社会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方与古代现代的经验,无独有偶地显示了一致了。在这次疫情中,哪个国家能在防疫问题上处理得好,都将是其领导力与社会互信的一次有力展示。

赞一下
(38)
80.9%
赞一下
(9)
19.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