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海腔新调
●冠病19疫情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结束对中国疫情调研后,前晚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很多在场的媒体同行可能和我一样,以为考察组会挑出一大堆毛病,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考察组外方专家、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在记者会上,足足用了40分钟盛赞中国的抗疫行动。
他用“大胆”“恢弘”形容中国采取的疫区交通管制、居家隔离、全民戴口罩措施;用“难以想象的集体力量”描述中国全社会动员抗击疫情的举措;用“灵活”、“风险为导向”“基于科学”形容各省市因地制宜的防疫措施;并用“纯粹的利他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团结”赞扬中国各地对重点疫区的大力支援。
艾尔沃德也现场展示一张病例趋势图。他指出,中国成功改变了冠病疫情发展曲线,为世界减少上万甚至十多万病例,正是中国的牺牲和贡献,为病毒在世界的传播筑起第一道防线。
尽管湖北省多次修改病例统计口径,让外界质疑中国病例数据,但艾尔沃德以武汉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证给中国背书,强调中国新增确诊病例显著下降是“切实”的。
经过对北京、广东、四川和湖北武汉的考察,他和另外24名中外专家组成的考察组总结:中国的抗疫方法目前是唯一已被证实确实有效的方法,世界须要用中国经验来战胜疫情。
冠病疫情这几天在中国露出得到控制的曙光,但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却相继出现大量感染者,疫情呈现可能发展为全球流行病的态势。有中国网民为国际社会出谋划策,呼吁各国向中国“抄作业”。考察组的通报,进一步加持中国舆论对中国是“抗疫模范生”的定位。
记者会结束后,我查了一下艾尔沃德的资料。这名加拿大籍的流行病学专家拥有丰富的抗疫经验,在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中扮演过重要角色,2014年西非暴发伊波拉(Ebola),他也是抗击疫情的重要专家。
加拿大前驻联合国特使麦卡尼(Rosemary McCarney)早前在得知艾尔沃德负责领导考察团时,在个人推特上称赞艾尔沃德是“加拿大世界卫生外交界和医疗界的瑰宝”,由他带队到传染病暴发地处理疫情,“我们可以安心了”,因为“他是一个不给病毒留任何机会的科学家兼人道主义者”。
艾尔沃德的专业水平不容置疑,但考察团的中国之行是否只看到了正面的行动?中国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对于这个问题,艾尔沃德的解释是,考察组的主要任务是到中国看哪些措施奏效,希望可以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经验,而不是到中国找问题。
客观地说,以1月23日武汉封城为时间坐标,中国在举国抗疫的一个月里,所采取的措施确实令人惊叹。这需要决策层巨大的决心,也需要14亿中国人的配合和服从,更少不了武汉和湖北人的牺牲,中国也为此承受了难以估量的经济代价。能够快速控制住疫情,与中国举国动员能力和特殊的体制优势有密切关系,这可不是任何国家想“抄作业”就能“抄”的。
不过,除了成功经验,从失误中汲取教训同样重要。冠病病毒从开始传播到大规模扩散,中国错过了把疫情遏制在苗头的最佳时机,这背后暴露出疾病预防机制失灵、地方官员麻痹大意、媒体监管缺位、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疫情大暴发后,湖北地方官员表现荒腔走板、应急物资分配乱套、出现病患隔离不当等问题,导致实质性的防疫工作一度被耽误。这也显示遇到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时,中国的应急管理能力严重不足,这个抗疫模范生,更像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偏科生”。
虽然世卫组织的考察并没有着墨,但中国高层显然已经意识到,疫情暴露出中国在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上的短板。在沉浸于外界赞许的喜悦同时,或许更须要在疫情过后痛定思痛,补上那些该补的功课,当未来不可避免的大考再临时,可以从头到尾都高分完卷,而不是在问题变大后,成为处理大问题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