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后确诊”标记了台湾的防疫疏漏

时间:2020-02-18 10: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联合报社论

连续七天未发现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台湾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又宣布了两个确诊病例;不幸的是,其中一名患者已在前一日病逝。台湾出现首例死亡病例,其实没必要太过担忧,毕竟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仅2%。令人错愕的是,这名患者并未在生前被纳入确诊名单,却在死亡后追溯才确认。这显示,台湾在标榜低确诊数字时,可能忽略了一些潜在的患者。

之所以发生“死后确诊”的案例,主要是这个案例并无任何陆港澳旅游史,因此虽因肺炎在月初住院,但依当时的防疫规定,仍未达院方通报标准。直到本月十二日,中央疫情指挥官陈时中参考美国、新加坡作法,扩大采检流感重症阴性病例的遗珠;又过了四天,这名患者才被宣布为确诊感染者,但他前一天已经身亡。且不幸的是,他已将病毒传染给同住的兄弟。

这波疫情最吊诡的特征是,病毒潜伏期长达两周甚至更长,有些患者症状极不明显,且在无症状阶段即有传染能力,这造成新冠肺炎追踪的难度,防不胜防。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日本上月底从武汉撤侨的首班包机返国后即查出三名感染者,其中两人并无任何症状,却在快筛中确诊感染。此外,目前已痊癒的台湾第十例患者,是在轻症时不知不觉传染给妻子;其妻先被确诊,才追踪到他。为此,本报二月一日社论《“无症状传染”的破口必须堵住》,即早早呼吁政府必须提高疫情管制标准,以防堵破漏。然而,憾事依然发生,可见政府的警觉不足。

死后才确诊的第19例患者,是一名白牌计程车司机,有时搭载往返两岸的台商,可能因而受到感染。现在,政府要进一步追踪的方向有二:一是往上溯源,寻觅他的传染源头;二是往下追索,他在潜伏期及住院期间,是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周遭亲友或医护人员。这两路追踪的结果,将是检验台湾是否已出现“社区感染”的重要指标。

在医护人员的追踪部分,情况可能比较简单。从上月下旬台湾宣布入境检疫后,台湾各医疗院所人员均已戴上口罩严阵以待,第19例患者就医时虽未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但在医护人员保持警觉的情况下,他传染给医护人员的机率较低。问题是,在他出现咳嗽发烧症状后、未确诊为肺炎前,是否有民众在医院或其他处所遭到感染,则必须再详加追踪。

至于往上追溯其传染源的部分,则可能比较棘手。目前,防疫中心已从死者的手机通联纪录,锁定三名他可能接触的台商,正着手调查。然而,从死者初次发烧就医迄今已事隔二十日,即使三名台商中有人被查出是感染源,这二十天来,此人也可能已感染周遭亲友乃至路人。若果真如此,一演成社区感染,情况将可能复杂到难以想像。但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政府仍须耐心逐一抽丝剥茧追踪到底,唯有如此,才能彻底驱逐病毒,避免SARS期间和平医院封院那样的憾事发生。

第19名病例直到死后才被宣布为确诊,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台湾严密防疫工作上的一项难堪疏漏。尤其,当政府一再宣扬台湾防疫工作做得如何了得,苏揆则自夸口罩实名制发放是“世界最成功”,这类态度,其实都在极力压低确诊数字,也可能因此抑制了医疗院所通报可疑病例的意愿。疾管署在十二日通知回溯检验百余件可疑流感重症检体,这是极正确的作法;结果发现第19例个案为唯一确诊,立即将他移至负压病房。但问题是,为何当天指挥中心未立即将这个案例宣布为确诊,却直到他死后次日才发出确认的消息?

“料敌从宽、御敌从严”,确为对付新种病毒的最佳策略。一旦证实社区感染已发生,防疫中心恐怕必须公开这名死亡确诊者的活动范围,那是不得不的选择。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