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从福岛到武汉:信息疫情与二次灾害

时间:2020-02-17 08: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人类常常自诩自身优于动物在于理性思维,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理性思维常常是人类社会很稀缺的物品。尤其是面对危机时,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被非理性的固化印象(stereotyped image)所支配。

而这些错误印象又经常性地来源于误传(misinformation)带来的信息疫情(info-epidemics),而人类的愚昧,有时候就在于不能够以自诩理性思维优势,不自觉地至主动接受误传的意愿。

人类最终会战胜2019冠状病毒疫情,然而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以长远眼光深刻思考,如何避免或者减少大灾后,因误传而引发二次灾害的课题。

2011年,日本三一一东日本大震灾的大地震、海啸以及核电站事故,不仅夺走很多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让福岛成为一个标签式的名词,甚至连英文字Fukushima,都迅速成为灾难特别是核电站事故的代名词。

当时世界各国对福岛伸出援助之手,场景着实令人感动。然而大灾过后,福岛可以说在很长时间都没有摆脱误传和谣言(日语中称为“风评被害”)所带来的二次灾害的痛苦。媒体反复播放核电站事故的图像,已经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福岛几乎是核事故的图标式的固化印象。

在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福岛出产的水果、水产品等,政府和商家用精密仪器测试核辐射显示没有问题,但是消费者仍然认为有安全隐患,对价格和销量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除了看得见的经济损失外,更大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留在福岛人心中看不见的心理疙瘩。

很明显,上述偏见来源于支配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固化印象。为什么这种简单化的负面印象,会如此具有支配力和控制力?这源于人类认知的劣根性。

第一,正如前述人类自诩理性,在现实中观察任何现象时,都不会去仔细观察细节;相反地,我们的主要印象往往轻易被那些有强烈视觉,或者听觉冲击力的图像,或者关键词所塑造。

第二,人类在认识世界时,倾向于简单化和概念化,这在危机中特别明显。巨大危机突袭,我们须在很短时间内认知因果关系,而简单化变成很有用的捷径,固定印象就在这种寻找捷径中产生。

第三,人类认知的自私性,让我们不会设身处地去思考那些深陷困境者的逻辑,对于那些减少危害的努力也常常视而不见。

与九年前的福岛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各方支援武汉热情高涨,但由于上述分析的人类认知的劣根性,武汉甚至湖北同样会面对负面固化印象所带来的二次灾害。

我们对于武汉和湖北的印象,很有可能被那些具有强烈印象的照片所定格,例如华南海鲜市场、野生动物、肮脏的市场、全副武装的防护人员及病人、全城大消毒等。

这些印象很容易让我们把武汉与疫病划等号,即使今后疫情结束,只要有任何很细微的负面信息出现,人们仍然会情愿相信已经内化的固定印象。那个时候,科学数据往往不被重视,或者仅仅在很短时间内,会让人们稍微可能考虑改变原来的印象,但很快又像橡皮那样弹回去。这就是既有印象的惯性作用。

尽管最终可能感染者人数占武汉或湖北总人口的比率很小,疫情最终也受到控制,但是被标签化所隐含的固化印象已呈现:武汉湖北疫病病毒可能会导致武汉甚至湖北的产品少有人问津、拒绝去湖北旅游的情况。

尽管大家不会表达出来,但所隐含的歧视,很有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

固化印象具有强烈的图标作用,不仅代表了我们看待世界简单化的想法,而且会让我们的大脑朝着这个图标中所暗示的因果关系,去进一步推论和行动,还会支配我们今后的推理和行动。

尽管人类的认知劣根性很难根除,但也要看到文明社会要求有自我矫正这种错误认识的能力。对此,我们还是要既有信心,也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拒绝误传所引发的错误固化印象,以减少二次灾害。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赞一下
(10)
62.5%
赞一下
(6)
3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