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采购说易行难 香港官僚离地难纾民忧

时间:2020-02-13 10: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未知何时见顶,面对病毒威胁,香港政府除了要处理疫情,亦须理顺民情,两者同样重要。本港抗疫成功与否,还看未来有否大型社区爆发、最终确诊病例和死亡数字等,现阶段难以断言,惟论民情处理,港府表现明显不济。公众对疫症的忧虑恐惧程度,未必人人一样,惟口罩囤积抬价以及抢购日用品等乱象,却肯定影响普罗大众,市民不觉得政府有何果断措施纾缓问题。口罩问题折射了特区政府的能量和思维,当局既没有像星台等地政府般,大力介入规管口罩使用和需求,至于确保供应方面,当局的全球采购策略是否高效到位,亦令人相当怀疑。

解决市民切身苦恼

政府官员须有担当

上周港人受社交媒体流言影响,涌到超市抢购厕纸米粮,社会歇斯底里状况,成为了国际话题。虽然过去数天,市面大抵再没有出现抢购混乱场面,可是不少市民仍相当担心“无货到”。很多屋苑商场的大小超市,原本摆放厕纸米粮的货架,一到中午过后,往往是空空如也,又或所余无几。每天大早清,不少街坊都看准大型超市刚刚“补货”完毕,购买厕纸等日用品,即使有大型超市注明每人限购数量,结果还是很快卖完。倘若当局因为过去数天市面“相对平静”,便以为人心虚怯紧张状态已经解除,肯定大错特错。

若说社会陷入歇斯底里状态,折射了一种“集体情绪病”,政府就有责任去“医治”,阻止病情恶化,然而当局的处理,予人观感却是抽离和冷淡。

以口罩问题为例,近日不少市民最关心的消息,恐怕不是政府官员说什么,而是哪间商户或政客政团有口罩派。过去数天政府说来说去,就是“积极全球采购中”;对于市面“一罩难求”、“千金难求”,当局态度一言蔽之是交由市场供求决定,即使有囤积炒卖抬价等情况,政府亦“爱莫能助”。这边厢市民为口罩不够用苦恼,四出“扑货”,那边厢政府则以“避免扰乱市场供应”之名放弃作为,拒绝插手规管打击囤积抬价,难怪人们觉得政府“离地”、对市民最切身的问题“无感”。

口罩问题的本质是供求管理。供应方面,政府表示,物流署接洽了近20国逾400个口罩供应商,驻外经贸办亦有积极协助采购,目前已订购超过5300万个口罩,至今已送达的口罩约400万个,可供政府各部门使用。5300万这个数字似乎很多,惟以现在情况,即使“订购”了也不担保短期内有货,只有收到现货,才算真的到手;若以目前本港耗用口罩的速度,400万个口罩亦谈不上很多。

政府再三强调,目前已在灵活处理口罩采购,包括不经招标程序直接采购,毋须价低者得,然而当前全球口罩严重短缺,外地一些供应商甚至奉行价高者得原则,本港一些贸易批发商为觅货源,亲力亲为远赴中东等地张罗,一见有货即时支付巨额现金,才能“扑”得百多万个口罩。政府所谓的四出“积极采购”,如果只是减少一些繁文缛节,坐在冷气办公室内打电话发电邮联络,难免令人怀疑采购工作能有多大成果。

口罩本是医疗专用物资,全球产能有限,现在突然被当成民生日用品大量使用,供应自然不足。近日世卫总干事谭德塞便指出,全球口罩等防护物资“严重短缺”,妨碍国际社会抗疫。世卫表示,最近口罩的需求,比平常急升百倍,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前线照顾病患以外,出现了“广泛不必要使用口罩”的情况。世卫呼吁“合理使用口罩”,优先满足医护和病人需要,确诊个案不多的地区不要囤积口罩,同时又称许那些决定只向医疗专业人士供货的口罩商。

既然口罩供应有限,当然必须加强需求管理,全民戴口罩现实上是不可持续。在台湾和新加坡,政府推出限购或派发口罩措施之余,亦不断提醒公众,身体健康、户外运动都不用戴口罩,一定要戴口罩的人,是病人、出入医院人士和免疫力较差者,若是在密闭空间、近距离、长时间接触人群,则可“考虑”戴口罩。

政府缺乏政治能量

抗疫仍须迎难而上

当然,有人或许会说,星台不像香港那么人口稠密,惟走在台北和新加坡街头或乘搭地铁,一样是熙来攘往,真正问题在于当下星港台民情大异。星台两地一样有人担心疫症、不满防疫措施,不过官民之间至少仍有一定信任。反观香港民不信官,社会上很多人已视口罩为“必不可缺”的“自救”工具,政府缺乏政治能量,难像星台政府般作出有违民情的呼吁。可是回归现实,本港耗用口罩速度确是难以持续,政府和本地专家一定要合力处理。目前全球口罩短缺程度之严重,光靠所谓自由市场调节,实难解决问题。现在香港正在打抗疫战,“战时状态”之下,当局必须摆脱官僚僵化思维、抛开自由市场意识形态包袱,敢于合理规管口罩等重要“抗疫战略物资”。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