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伟:中国通胀在疫情笼罩下破五

时间:2020-02-13 09: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新一叶

蔡永伟

中国通货膨胀率在今年1月破五,超出市场预期。自去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及今年初超长的春节假期,被认为是推动通胀创下逾八年新高的主要因素,也引发人们对物价后续走势的忧虑。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今年1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4%,涨幅比去年12月的4.5%扩大0.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月CPI由去年12月持平转为上涨1.4%。

食品是推动这次整体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统计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1个百分点。

在这当中,鲜菜价格上涨17.1%,水产品价格上涨3.8%,蛋类价格上涨2.4%,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的价格涨幅在10.4%至20.2%之间。

而近段时间备受民众关注的猪肉价格涨幅最大,在去年12月几乎翻番之后又在今年1月同比上涨了116%,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影响CPI上涨约2.76个百分点。当前的批发价格,也仅比11月的创纪录高位低4%。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人们在春节期间对猪肉的正常需求,叠加非洲猪瘟的影响,已然推动猪肉价格大涨。而在疫情暴发之后,人们对猪肉供应短缺的担忧加剧,纷纷到超市抢购,进一步促使这个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的猪肉价格朝创纪录的新高迈进。

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许多地方也实施交通管制,不仅阻碍了饲料、兽药等生产物资的运输,还影响了养殖场人员的返程,进而冲击猪肉的供应。这些交通措施同时给猪肉本身的运输增添难度,推动其价格上扬。有分析师预计,猪肉价格在今年上半年仍会坚挺。

除了猪肉,其主要替代品——家禽肉类的供应也受新冠疫情影响,并且还因近期一些地方发生禽流感疫情而恶化。禽肉价格走势也会与猪肉价格互相影响,因此同样引起市场担忧。

不过,多数分析师研判,物价高企只是暂时的现象,而且随着超长春节对食品价格的推动作用渐渐降低,CPI极可能已在上个月达到峰值。随着人们开始复工,供应链恢复正常,疫情导致的供给不足问题终将得到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有望减弱。何况,影响物价走势的也包括非食品价格的波动,而当中的餐饮、旅游、运输等产品的需求与价格因疫情暴发而变得疲软,将为整体物价压力带来一定的缓解。

但客观而论,在防疫工作预计仍会持续一阵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的恢复必然需要一段过程,市场供应的回稳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这对稳定物价的作用不会立竿见影。以2003年的沙斯为例,当时的疫情对物价的冲击就出现滞后的现象。

同理,即便种种抗疫防疫措施在疫情结束后取消,市场产能与供应的恢复也很可能赶不上需求的回升,或将再给物价带来上行压力。一些分析师因此预计,物价涨幅持续回落的拐点可能要到今年第二季甚至第三季才会出现。

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疫情已经打乱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供需格局,也将让物价今后的走势复杂化。中国高层对此已有所警惕,本月以来已数次要求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包括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类消费。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的供需失衡如果持续加剧,需要面对通胀压力的不仅是国内的企业与消费者,国外的企业与消费者无法幸免也是大概率事件。

赞一下
(14)
93.3%
赞一下
(1)
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