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胜:中东局势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0-02-10 09: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在中东地区,中国一直以来被当作是一个新的外来者,去面对当地政治和安全的挑战。过去几十年,中国在中东地区经济存在日益增长,它在这个地区的角色逐渐变成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

随着中国的崛起,海外利益进一步拓展,尤其是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增加和“一带一路”组网布局,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将成为影响中东地区区域稳定和政治动态的重要因素。新一轮中东紧张局势,中国国家利益虽然在中东地区面临诸多风险,但国际危机往往是大国进行战略布局的最佳时机。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关键利益。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中东之行的讲话,初步勾勒出中国在这个地区的“中国愿景”,有意愿与阿拉伯国家进行协作发展战略,发挥彼此优势和潜力,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合作领域。

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模式和中东所处的西亚板块来看,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关键利益可以概括为:

一是能源作为核心利益。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中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买家,中东地区有超过40%的石油出口到中国。

二是“一带一路”项目成为新纽带。“一带一路”项目不仅对于中国改善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中国近年来已经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也是波斯湾君主国基建项目的重要投资国。

三是中国对非合作的重要连接带。中东地处西亚,毗邻北非,处于中非“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也是中国从水、陆经西亚入非的重要地带。

中国利益面对的风险

中东出现了新一轮紧张局势,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风险。

第一是能源供应受到掣肘。美国和伊朗关系紧张后,伊朗多处采油地受到袭击。如果局势加剧,不只是能源产量锐减,运输通道也会受到影响。中国的快速发展对能源依赖程度非常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输入国,且近一半的能源来自中东地区,一旦中东地区出现紧张局势,中国的能源供应就是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是贸易、投资及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基本上处在美国“保护伞”之下。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不受到美国的侵犯就算幸运了,更别说得到美国的“保护”。局势动荡,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正常贸易一定会受到影响,同时很多“一带一路”项目要么停滞,要么安全得不到保证。

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更是堪忧。2006年至今,虽然中国政府在中东地区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撤侨行动,但主要是利用民间力量组织撤侨。尽管组织得很成功,没有人员伤亡,但撤侨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军事力量保护的情况下撤离的。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发动波斯湾战争后,美军在中东地区取得优势地位,随着美国在此地区的区域框架搭建完成,进一步巩固在该地区的绝对优势,保持一种长期优势的战略态势,其他任何国家在中东的利益均在其构建的框架下运行。冷战后,“一超”的国际格局决定了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也塑造了中国与中东的接触方式。

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逐步组网、完成布局,中东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欧洲方向的重要连接带,也是“一带一路”非洲方向的重要节点。中国在中东地区要继续维持“跟随”策略变得愈加困难,而此时美国在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收缩。美国先是退出伊朗核协议,但又缺乏一个清晰的区域替代政策,紧接着宣布从叙利亚撤军,这就是“华盛顿存在”在中东开始下降的明显信号。此次美国面对中东紧张局势,忍而未发,虽有选举考量,但总体上是不想长期深陷中东,恰恰是配合其战略收缩的举措。

更为重要的是,中东地区国家感受到美国有从中东抽身的意图,也希望中国能为中东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致力于中东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有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契机,应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将对中东战略格局甚至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中国倾向与中东地区国家形成全球伙伴关系,而不是战略关系。随着经贸进一步发展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以及新一轮中东乱局带来战略调整的契机,客观上也要求中国调整其中东战略,但应着重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战略定位逐步由地缘经济型战略向地缘政治型战略转变;二是加强中东军事存在,为中国在中东和北非利益提供必要的战略支撑。

中国中东战略调整,要立足于中东地区国家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避免复制、走西方国家干预的老路子,通过和平发展来促进地区稳定。

中国一方面必须推动世界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推进中东地区发展多样性,抵制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另一方面必须在中东地区建立长期的地缘政治伙伴,保障和拓展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

(作者是香港天大研究院研究员)

赞一下
(3)
50%
赞一下
(3)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