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痛之后——武汉医生李文亮之逝

时间:2020-02-09 10: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观点

周四(2月6日)晚上,被视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吹哨者”的武汉医生李文亮病逝,引来了社交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愤怒与哀痛。有微信群提议翌日晚上汽车鸣笛30秒记念之,亦有人仿照香港示威者提出内地版“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包括撤回对李文亮的训诫、追究涉事官员责任等。李文亮不治引发了哀痛,但同样重要的是应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吹哨者”即告密、举报者的意思,正如美国的斯诺登也被称为“吹哨者”,指的是向社会大众揭露一个组织内部不正当行为的人。纵然许多人称李文亮为新冠病毒的“吹哨者”,但或许他一开始也并没有想过要做举报什么。

12月30日,李文亮在微信同学群里上传了电脑扫描图(CT),指在华南水果海鲜市场出现了七宗SARS病例,并附加说明这是冠状病毒,病毒还需进一步分析。他只是私下与同行友人分享交流,“大家不要外传,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然而武汉衞健委同日接上级指令,通知下属“严禁外传”这种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当地不但八人翌日被警方以“散布谣言”查处,李文亮在1月3日也要签下“训诫书”,自认“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属实的言论”。

1月8日,李文亮的眼科病人肺部CT出现了“磨玻璃”样(即新型肺炎病征之一),不久后李文亮本人也出现感染征状,并于12日进入了隔离病房,但却直到2月1日,才等到核酸检测盒确诊新型肺炎,并延至2月6日不治,引发了很大的民愤。民愤一方面是因为李文亮遭受不公对待,一方面也来自于不满言论限制收紧。不论是李文亮当初出于好意的提醒竟被禁止,还要自认言论不实,或是其不治引发的汹涌舆情,于周五(2月7日)清晨迅速归于平静的“404”,两者也反映了言论之限。

错失防疫时机

言论自由当然有其限制,正如胡说戏院失火的教科书例子说明了造谣之祸。然而,限制必须有理有度,不应阻碍资讯的合理流通,尤其疫症之通报不能阻。传染病一旦蔓延,可以一发不可收拾,下达命令不许谈论相关消息,对官员来说,或许能够有某种程度上的管治安稳和信心,但也足以像此次疫情般酿成悲剧,错失最佳防疫时机。官场文化令人倾向掩盖问题,以为可以得过且过,但真正需要防微杜渐不是社会舆论,而是疫症本身。正视问题,方为解决问题之道。

李文亮不治后,国际卫生组织(WHO)表示哀悼,并感谢他在“此次疫情中所做的工作”。李文亮大概只是做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与朋友私下分享健康资讯,没有想过揭发什么黑暗。但他却被要求签下“训诫书”,后来甚至染病和逝世,令事情显得讽刺,也添上悲愤。2月7日,国家监察委员会派调查组前往武汉,全面调查李文亮一事,固然值得肯定。但在情绪之下,政府和社会会否真正反思官场文化的问题、政府管治与个人权利的平衡点?否则,只会牺牲一个又一个的李文亮,进行一场又一场的事后调查。

赞一下
(43)
97.7%
赞一下
(1)
2.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