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 一山可容多虎 中美不可能脱钩(2)

时间:2020-02-09 09: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社会开放程度下降

在傅高义看来,中国社会的开放度下降。在他眼中,邓小平时代,从1978年一直到约10年前,中国“比现在要开放很多”。

问傅高义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他说做研究的人,仅能设法理解中国。他的假设是,中国根据前苏联和戈尔巴乔夫的历史经验,认为放松管制将导致国家解体。“尤其中国省份与地方十分多元,维持统一,就要紧缩的管制。过去几年,中国严惩贪污腐败,或许也是管制紧缩的原因。当国内人民(对政府)不满情绪增强,他们也会觉得需要加强管制。”

不少海外中国学者及中国研究专家都提出,希望看到一个更开放的中国,因为看不到,所以表达了焦躁的情绪。

这个紧缩的趋势是否正确方向?傅高义认为,外国人很难为中国下结论。

“我们外国人真的很难判断对错。但是对我们这些希望中国成功、关心中国的人来说,对希望中国能够和国际社会和谐共处的人来说,我们认为要这样严厉管制信息是不可能的。

“中国现在有35万名留学生在美国求学,每年有超过一亿人到国外去,因此想要像他们的一些领导人希望的那样去控制信息不可能的。不同的见解和声音无所不在,不可能控制。”

港台年轻人期待大陆更自由

由此谈到近期的香港示威与台湾总统选举。尽管过程错综,参与势力复杂,在地年轻人的诉求是要看到一个更开放的社会。傅高义认同说,年轻人期待更自由的中国。

“他们喜欢现在的自由,希望状况持续。他们怀疑,如果他们的城市像北京一样被监管,能否继续自由。”

港台年轻一代与北京掌政者对社会开放度的理念大相径庭,傅高义认为唯一拉近距离的方式就是建立起掌政者对允许自由空间的信心。

“北京当局要有信心。如果他们给予人民更大的自由,国家不会解体;如果他们让人民公开讨论思想见解,还是能够维持统治,掌控体制。如果他们有自信,就会对香港和台湾更大度。”

但傅高义也清楚,不同的历史经验,使得美国人与中国人对社会的理想状态有不同理解。

“中国19世纪、20世纪的历史,有太多内乱,太多动荡,人民艰苦。国大分歧多,文化多元,生活水平各异,秩序很难维持。中国有些人宁可接受严厉管制牺牲自由,换取社会秩序。”

中国发展模式 西方不欣赏

不过傅高义说,无论中国怎么输出一个在强权之下经济迅速崛起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对享受过自由民主的西方人来说,没有魅力。

“我们在西方享受自由,不会要生活在中国那样凡事被控制的社会里。在美国大学,我们有话就说,有想法就发挥,没有政治监管者,没人打小报告,举报我们在课堂里说了什么。我们喜欢这样的制度。

“我们享受这个畅所欲言的自由。我们相信,这个自由是我们的科学、思想、发明的中心力量。我们相信给人更多机会表达想法,长远来说对国家有利。”

开放社会展现领导人自信

对很多亚洲政府和个人来说,美国的自由民主经常强加于人,并表现出虚伪和双重标准的问题。不过,傅高义说,尽管美国看似咄咄逼人,但美国人并没幻想中国会变成和美国一样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很愿意帮忙,我们一直在协助中国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们没有期望中国像我们。

“当然美国国内有不少人觉得民主体系是合适全世界的体系,但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接受,世界上有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民俗传统。不过美国人认同的是,当国家在经济上成功时,人民要拥有自由来去的权利,他们会成为开放、宽松的社会——不会太过专制独裁,会与他国协作。

“美国很多人质疑,中国会开放吗?会给协助她取得经济腾飞的国家带来机会吗?”

中国是否可能变得像傅高义期望的样子?他还是一句老话:除非中国领导人有那样的自信。

赞一下
(10)
66.7%
赞一下
(5)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