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彬:历史的人质:缺乏想象力的两岸关系

时间:2020-02-07 09: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2020年刚开始,历史却又像个幽灵一样闯入两岸关系之中。蔡英文凭借817万的高票连任台湾总统。这个得票数打破了马英九2012年创下的纪录。更是民进党执政以来最好的选战佳绩。当然,这只是蔡英文的胜利,并非民进党的胜利。民进党的政党得票率并没有比国民党好到哪去。

蔡英文为什么能高票连任呢?蔡英文及民进党的理解是台湾选民拒绝“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对于选举的结果,或许大陆与北京高层早已预料到,所以回应的基调仍然是“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两岸之间的对话,就像平行时空下的两个世界,说着各自的理由,却无视两岸关系的变化。“九二共识”这四个字,更像一个历史人质,被两岸各自的政治人物所绑架。

对于“九二共识”,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内部不乏检讨和反思的声音。对于民进党,将“九二共识”钉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则必无翻身之可能。对于北京,“九二共识”似乎更像是自己单向度的思维,是自己对台湾的政治想象,尚未有检讨或反思的信息透出。当然,如果高层未曾下定决心,外界可能一点风也不会听到。

北京高层对于台湾的民心是颇为重视的。但令人奇怪的却是,北京似乎又对台湾民意的变迁没有重视,或者至少说没有对台湾民意变化产生出有所反馈的信号。正如前面所言,蔡英文的胜利不是民进党的胜利。台湾民众选择蔡英文的连任,绝不是因为民进党执政的政绩有多棒。但在现实面前,当“亡国感”在全台蔓延时,当年轻世代更希望保持其现有的体制与生活方式时,蔡英文绝对比国民党的候选人更有竞争力、更具有想象力。

国、民两党在选举中所比拼的,不是谁的政策更好、谁的政绩更棒,而是谁的未来更有想象力,离他们想要的生活更近。

从选后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民调来看,蔡英文将选举中的两岸政策成功地延续着。在该调查中,有62%的民众支持蔡英文的两岸基本政策立场,53.3%的人认为蔡英文是“现状派”,与2016年刚上任时,暴增了超过40%。这意味着,经过一任四年的感受之后,更多的台湾民众选择了支持,即使这可能意味着大陆不愿改善两岸紧张的关系也是无所谓的。

这也正是蔡英文可以获得817万张选票的原因。四年的时间,两岸关系的反复与高压,已经让民意在二选一中选择了自己更坚持、更相信的一边。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蔡英文的817万张选票是台湾新的共识,而这“八一七共识”,将冲击中美八一七公报所形成的“八一七体制”。

对于北京而言,这四年间或许让台湾的国际空间压缩了不少,邦交国出走了不少,生存的压力更大、空间更少,但这究竟为北京赢得了多少台湾民意呢?

作为游走于大陆与台湾的国民党,毫无疑问,未来分裂的可能性在增大。高层僵化的机制以及自2005年以来形成的利益关系,恐怕很难让国民党走向新生。以蒋万安等为代表的新生代民意代表,则越来越强烈地走向台湾基层民意。国民党未能在选举失败中走向新生,则必然走向灭亡。原来依附在国民党身上的“中华民国”,也逐渐为民进党所“蚕食”,其“代表权”将可能从这一代国民党人手中丢失。

回望从李登辉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到陈水扁的“中华民国是台湾”,及到现在蔡英文口中的“中华民国台湾”,在“中华民国”与“台湾”之间的连结词已然消失。缩小的不仅是“中华民国”所代表的“国家疆域”,更代表“两岸”之间历史连接的断裂。

或许,从政治、经济体量到政策方法、手段上,北京不乏许多可操作的空间;但这些强有力的战术手段,背后需要相应的战略目标与方向予以支撑。在传统的话语与手段逐渐失去吸引力时,北京能否创造出新的空间用于吸纳台湾变化中的民意?在两岸之间,寻找到支撑起未来与战术的战略高地、要地?

在2015年的习马会上,两岸领导人本来开创了一个新的平台、新的对话模式、新的身份与关系和新的历史机遇。但这个新的节点至今未能和当下的时空连结。“九二共识”仍然在主流的轨道上穿行,而2015年开创的机遇空间,还在等待现实的接入。

国、民两党在2020年的选举中,比拼的是谁的未来更有想象力,两岸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九二共识”不是着眼于未来的可能,又如何在当时重重阻碍中取得突破?这于当下而言,或许才是“九二共识”最有价值的地方。抛弃过往的历史,着眼于未来,不当历史的人质,才能开创出支撑未来的想象空间。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

赞一下
(5)
41.7%
赞一下
(7)
58.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