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达:中美贸易协议说明什么问题?

时间:2020-01-24 07: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长达约一年半的中美贸易战,最近终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在此回眸反思一下中美此番博弈的跌宕历程,经验教训,于现实和未来都不无益处。

从影响作用来看,此轮贸易战在美国社会和市场一直是波澜不惊,特朗普政府同时与多国展开贸易争端谈判,美国舆论有相应报道,华尔街股市有时也有些敏感反应。但如此而已,这在美国也就是个经贸问题。

但在中国就有了天壤之别。在贸易战初始阶段,什么大国崛起、中西竞争、抛售美债、禁运稀土、上甘岭、持久战等等,都被动员起来,一副要跟美国玩命对抗,一决雌雄的架势。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却是在美国维持对华已加征的关税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两年内向美国购买约2000亿美元商品,贸易协议中出现82处“中国应该如何做”的规定,而“美国应该如何做”只有三处。

显然,所谓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其实就是美国开出的一份要求中国纠偏纠错的清单,直接目的是达成两国的对等贸易平衡。中方如一开始就对此前提状况予以舆论说明,现在也不至于尴尬被动。而中方为何要与美方达成如此“一边倒”的协议?自身庞大的市场优势呢?廉价出口加工的竞争优势呢?在中美贸易战初期,有观点认为,中国不缺美国货,最多也就是民众勒紧一下裤带;而美国亟需中国货,否则美国人连裤子都没处买。

但事实证明正相反:中国经济结构严重依赖对外加工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出口;而美国货卖不到中国,还可以卖到日本墨西哥;美国的服装加工进口不用中国,还可以转向越南和东南亚。

这也就是说,大体量的新兴市场,优势与劣势一样明显,如能按规律和规则运作,有机融入全球化产业链,确实潜力无穷;但如果违反规律规则,遭遇国际主流市场抵制和制裁,那么危机也是巨大深重。从近现代开始,中国人对外聊以自慰的说法就是,我泱泱华夏,地大物博云云,但这种典型农业文明“以量代质“的思维误区,屡屡碰壁。

中美贸易战产生前后落差如此之大的结果,还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即中方对形势与格局出现了显著误判。人对客观形势产生误判,一般有两大原因:一是对情况和信息的搜集了解不够全面准确,坐井观天,一叶障目,导致了错误片面的判断;还有就是虽然情况和信息一目了然,但思维方式,立场观点与客观规律发生严重背离,手里就算有全面准确的信息,也还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判断。

深层来看,现实中国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领导素质、社会环境、实验探索、发明创造、程序优化等系列方面,差距和劣势依然巨大。中国古典农业文明与现代化基本隔阂无缘,而近现代180年来,又不断出现战乱动乱、历史惯性、瞎折腾,几代人都没有消停过,很少能做到扎扎实实的基础文化建设,社会进化与科学研究发展。

譬如在社会管理方面,不该管的总是费劲去管,该管的却常常松垮懈怠,这样“严重错位”的社会运作,只会造就荒谬和灾难。最近有什么“武汉华南海鲜城”,质量诚信等暂且不论,却反成了致命肺炎病毒的策源地,弄得春节期间人心惶惶,还辐射影响到海外国家地区。试问平时的食品安全监管呢?环境防疫卫生呢?合法经营督察呢?有关政府行政部门的典型无能渎职,在此可见一斑。

于是,小农式的自夸自大没有用,只会欺骗自己,贻笑大方。追赶西方不单纯是器物层面的问题,也不是个有钱有枪的问题,而是个文明核心与整体制度的进化问题,是一个必须扎实做好基础建设和提升全社会素质的问题。否则一旦与现代化先进文明交手,就只能是顾此失彼,方寸大乱,迭遭败绩。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咨询和研究专家)

赞一下
(14)
82.4%
赞一下
(3)
17.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