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别太乐观看待中美协议

时间:2020-01-20 19: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经济日报》社论

中美贸易谈判历经23个月、13轮磋商,终于今年1月15日正式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金融市场反应相对平淡,一来是乐观情绪已于先前陆续反映,二来是正式的协议内容与预期相去不远。

本次协议共计有八个章节,其中有明确的品项、执行细节及时间点规范者,仅有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第六章扩大贸易。例如协议内容指出,今、明两年中国对美的进口金额将再扩增2000亿美元(2694亿新元)(以2017年为基础计算),年增率分别达88.1%、53.2%,达成难度明显偏高。再者,协议中也列出不少但书,像是若遇不可抗拒因素或是可归咎于美方的问题,将造成中方购买量不足等情形。也就是说,当市场状况或天气等因素有变化时,农产品实际采购量将难以达标;又或是隐含当美中科技战升温,美国对华为的出口禁令将成为中方未达成协议购买金额的借口。

至于造成去年4月美中协商破裂症结——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与立法落实结构性改革方面,皆未在此正式协议中提及,对智慧财产权与强制技术转让虽有些许亮点,如在智慧财产权保护上将采取条件式的有罪推定,以及中方不可再以中国市场为诱因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技术转移,但均缺乏明确的执行细节、认定标准及时间点,仅有方向性的共识,预估这将会是后续第二阶段谈判的重点。

就协议内容文本来看,有高达九成以上是美方对中方的要求,以及中方对美方的承诺,也就是中方的退让远大于美方,还有金融服务开放幅度优于预期的意外成果(大部分的金融产业外资持股限制最迟将在五个月内开放;在一个月内要接受万事达卡、Visa卡和美国运通的牌照申请),有利美方在中国市场扩大服务贸易范围。再加上现行关税并未随之调整,中国仍有许多对美出口商品被课征惩罚性关税,而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更公开表示,关税手段仍是后续对中谈判的重要筹码等,都似乎符合白宫宣称第一阶段协议是美方“巨大胜利”之说。

惟就政治面细究去年4月至今的谈判角力可发现,第一阶段协议虽看似对美国经济有利,但从中国在结构改革方面并没有作出明显退让,且成功将谈判范围限缩、本次协议又处处留有下台阶等情形看来,这场交锋是美方赢了面子,而中国对美立场鹰派的官员以时间换得空间。

此一情势极可能让中国在未来谈判时,采取以拖待变策略迫使有选举与政绩压力的川普妥协,甚至持续拖延到美国总统大选,以换取新政府会有转趋鸽派的可能。更何况,贸易战开打一年多来,中国已陆续降低对美出口的比重,使美国从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退居东协(亚细安)、欧洲之后,多少降低川普调升关税所带来的压力,也避免被迫做出不必要的让步,例如结构性改革涉及中国国内法律修订,中方必将以维持国家主权为由,拒绝配合美方要求。

同理,在美国经济持续扩张,未出现因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调升,所造成的消费动能减损,美国股市对贸易战的起伏也似乎更有韧性,使川普面对中方不愿在结构性改革上让步时,可以放胆地调升关税。尤其华府政治圈内的国家安全务实者(national-security realists)仍强烈坚持,美国绝不应为了发展经济而放弃对国家安全的固守,而这种观点将与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保守主义( conservatism)传统互相冲突,也使贸易争端不休将成为美中经贸关系的常态。

如此一来,在双方未来皆可能倾向强硬立场的局面下,准备处理结构性议题的第二阶段贸易协商将更为棘手。而当前第一阶段协议之所以能签署,也只是去年中国面临经济低迷不振、川普饱受农业州选民不满等政治压力,才促成了这场双方各退一步的机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