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协定牵动全球经贸

时间:2020-01-17 10: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经济日报社论

美中双方已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协定的特色是“关税持续、大幅购买、小幅开放、制度改革”。双方仍大致维持过去课征关税的范围,其中美国对三分之二中国大陆对美国出口,约3,600亿美元的产品,仍维持惩罚性关税;美国未来会视协定落实状况,仍会把关税当成谈判筹码。

美国加征关税大幅缩减美国对中国大陆贸易赤字。2018年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为4,195亿美元,约占美国总贸易赤字的48%;而在2019年前11个月,已降到3,208亿美元,比率也降为41%。但美国仍然不满意,在协定要求中国大陆二年内向美国分别增加购买767亿美元及1,230亿美元,共2,000亿美元的产品,项目则涵盖制造业产品、能源产品、农产品及服务贸易。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约2,000亿美元,所以中国大陆对美进口要大幅成长才能达标,有一定的困难度。

至于市场开放仅局限在金融服务业;另外中国大陆将落实保障智慧财产权、不强迫技术移转、不操纵汇率,并建立争端解决机制,都是美国要求中国大陆改善不公平贸易,进行经贸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美中贸易协定与一般自由贸易协定(FTA)不同。FTA通常以市场开放,降低贸易障碍为重点,近年来也强调经贸规范与国际接轨。美中贸易协定则聚焦在经贸制度改革,要求中国大陆必须遵守市场机能运作,政府不可以干预市场。

美国主张公平贸易,一方面要求中国大陆经贸制度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但在另一方面却要求中国大陆增加对美国采购,完全以美国利益为考量,抵触WTO规范,不但引起其他国家质疑,也会进一步损害功能已经式微的WTO。

事实上,美国国内对美中贸易战仍有杂音,认为加征关税只是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移转到其他国家,对降低美国总贸易逆差效果有限。以2019年前11个月与2018年同期相比,美国对中国大陆贸易逆差减少约620亿美元,但美国总贸易逆差仅下滑约120亿美元。而且加征关税会带动进口品价格上升,部分会转嫁到国内消费者,可说是损人不利己。

不过美国经济在美中贸易战下仍然维持在高档,各项数据表现亮眼。美国国内也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威胁,也是美国最主要的敌对对手,而非只是竞争对手,所以普遍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美国接着会展开第二阶段谈判,目前仍有政府补贴、数位贸易规范、网络安全,以及美国断绝以华为为主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等议题尚未纳入,这些议题不但敏感,而且争议性高;所以后续阶段谈判困难度会更高。不过随着11月美国总统大选接近,川普会全力促成第二阶段贸易协定,以展现其制裁中国的能力。

中国大陆未来必须提升产业技术水准,惟有技术自主才能抵挡美国制裁。中国大陆也体认出创新的价值与重要性,美国之强在于技术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更新,品牌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中国未来要能与美国抗衡,必须翻转全球对中国制造即是低附加价值的刻板印象,并打造可以引领全球的中国品牌,才能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未来无论美中贸易战发展如何,全球竞争将持续升温。

台湾及部分东南亚国家这次藉地利之便,成功吸纳了由中国大陆移出的企业或订单;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减少,但对美国的出口增加,有助于分散出口市场。但是由于全球景气降温,去年我国整体出口还是呈现小幅衰退,所以必须加速强化出口动能。另外如何使回台企业可以落地生根,而非只是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移动的“游移性投资”,也是未来施政的重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