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前结束了派驻北京的工作后,决定花几天回到我2017年和2018年派驻的中国西部直辖市重庆走走看看。一年前从山城调到京城时,我曾开玩笑和朋友说,自己像个准备要到帝都奋斗的“北漂”,时隔一年在春节临近之时回到重庆,还真有点“北漂返乡”的联想。
那是一种在外忙碌了一整年,想休息几天回到旧地转一转、找人叙叙旧的心情。我在重庆倒是没有亲人,一些朋友也已经离开,但山城毕竟装载了我人生第一段海外工作生涯的各种回忆,在结束驻外生涯返新前,还是有股想回到原点缅怀一番的冲动。
读到一些真实的北漂经历提到,出外转了一圈,返乡后往往会以不同眼光看待曾经呆过的城市。确实是这样,踏出重庆机场,面对迎面几个招揽乘客的黑车司机,我没有了以往的不耐烦,反而觉得如果出租车队伍大排长龙,有这些司机多好。
乘车到解放碑市中心,看到一名中年男子举着写上“停车位”的牌子穿梭马路售卖停车位,我并不嫌弃他在繁忙时段阻碍交通,只觉得他这生意点子还挺有创意。隔天在市中心逛,已快忘记中国路边摊长什么样的我,在某道坡坎上看到售卖传统重庆油茶的小摊,立刻买了一碗来尝尝。
在北京呆久了,难免怀念这样一种日常生活的杂乱与随性。离开一年来,重庆现代城市建设与市井生活气息并存的独特氛围,一直是我所挂念的。虽然我不是衣食住行方面所谓接地气的人,但每次走入重庆民间采访,都会被这股饶富趣味和生机的气氛所感染。
这还是我所留恋的重庆,即便时隔一年城市轮廓又不一样了。新加坡凯德集团在重庆地标朝天门所打造的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如今傲然屹立,设计中“朝天扬帆”的气势改变了两江交汇点的天际线。周末走访,人潮络绎不绝,很多来消费的市民大概不知道,这座大楼在建造期间曾因大楼选址和设计等原因,卷入一场关于重庆历史文化保护的争议。
但楼终究是建起来了,这也是一种时代必然:重庆固然是充满历史底蕴的山城,但也是肩负各项国家发展重任的直辖市,其发展意愿和步伐只会继续加快。这次回重庆看到的崭新天际线,就是山城朝高质量经济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的形象体现之一。
或许正如其他京城返乡者,在沉浸于缅怀氛围之余,在老家多呆几天,难免也会对它的不足与缺陷更敏感。重庆的酒店硬件设备比一线城市差太多、走在商务区有不少人随地吐痰、在超市没跟着指示牌往指定方向走去出口,还会遭收银员大妈以重庆话破口大骂。一些在我看来不太文明的行径有时令人生气,但沉住气想想,这何尝不是我所眷恋的、所谓杂乱和有机的城市气息的另一面?
从北京这个高效有序的政治中心,回到市井脉搏跳动的重庆,方能更深刻体会到先后派驻地方和首都的价值。
在北京过去一年,我近距离观察了中国政治和中国与世界他国的博弈与互动;回到重庆,这里的人事物则让我看到在泱泱大国中的另一种稀松平常。而这正是复杂又多面的中国,每天都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北京严词发声,同时有无数普通人在其他地方平静、温柔、努力地工作与生活。这里有硬邦邦的各种条文规矩,却也有无数种“擦边球”的对应方式。有的地方紧绷又高压却激荡着思想与精神,有的则没压力却也让人闷得想出走,无论在哪个地方,舒服和惬意都绝不是理所当然。
最后一天约了一名重庆朋友吃饭,他得知我从北京回来,连连打听我在帝都的生活点滴,但问他是否会考虑到北京工作,他的反应却是果断的:“那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啊!”在他的意识中,北京既有吸引人的魔力却也让人害怕,呆在重庆老家也绝对有其价值所在。
他问我,驻外生涯最大收获是什么?我又用回老梗说,最大的收获是我做了一回“北漂”,先后在重庆和北京生活与工作。如今回首,我这个“假北漂”不想再继续纠结于在首都的忙碌与忐忑,也不希望有过多的悲情,而是庆幸从不同维度认识了中国,这样的经历,绝对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