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香港政府下月公布《财政预算案》,社会又出现要求全民派钱之声,有政党提倡“人人1万元”,有人主张金额不拘,“最紧要有”。香港经济不乐观,不代表全民派钱就是救市良方。反修例风暴对经济、民生和就业的影响,不同行业明显不同,全民派钱是一刀切的“大水猛灌”措施,并非对症下药,更会出现“肥水流往别人田”的情况,削弱刺激经济效用。反修例风暴引爆的民怨,以及背后涉及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全都不可能透过派钱化解。政府应善用万亿元储备,精准扶贫纾困、处理深层次矛盾,而不是逢迎民粹主张“放烟花式”烧钱;现在花700亿元派钱,徒然加剧财赤,绝非明智之举。
利民纾困要精准
大水猛灌非良方
香港经济衰退,政府预计2019年本地生产总值(GDP)收缩1.3%,是10年来首次录得年度负增长。虽然中美下周有望正式签署首阶段贸易协议,英国脱欧亦有望本月底落实,外围不明朗因素减少,然而未来一年本港经济前景仍难乐观。外部方面,中美贸易冲突仍然左右环球经济,第一阶段协议具体执行情况,以及更复杂的第二阶段贸易谈判,随时横生枝节;内部方面,香港仍然持续受到较低烈度的暴力抗争困扰,旅游、零售和饮食等行业并未雨过天青,春节过后会否出现结业潮,导致失业恶化,需要密切留意。
香港税基狭窄,政府依赖卖地收入,经济一旦陷困,库房进帐必受严重影响。财政司长陈茂波早前已预告,今个财政年度将录得赤字,是15年来首次,展望未来一年,由于政府收入减少,社会服务开支却不能减,预计下个财政年度也会出现赤字。
经济周期总有起伏,即使政府收支连续两年“见红”,亦不代表出现“结构性赤字”;《基本法》规定特区政府必须量入为出,也不等于不许短期有赤字。根据当局估算,预计本财年赤字不会多于800亿元,仍然低于GDP的3%,从国际标准来看是可以接受的水平。香港没有货币政策工具去刺激经济,只能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应付经济逆周期。面对经济逆风,过去数年香港累积了上万亿元财政储备,现在确是善加利用之时,适度的赤字预算有其必要,然而不代表可以乱花钱。全民派钱经济效益低,政治效用微,只会加剧财赤,实为下下之策,政府不应考虑。
反修例风暴以来,不少政党政客呼吁全民派钱或派消费券。财政预算案筹备工作如火如荼,要求全民派钱“撑经济纾民怨”的声音,更是愈来愈多。有人主张成年市民“人人派1万元”,亦有人认为政府派多派少不重要,最紧要有得派,否则难得民心,云云。
理论上,全民派钱可以刺激消费市道,惟论成本效益绝非明智之举。不少市民口袋多了1万元,第一件事想做的,可能是离港旅游,在外地花钱,又或购买新手机,让苹果等跨国公司有更多进帐;即使是派消费券,也不能确保对本地消费市道有显着刺激作用。2009年,台湾政府曾向全民派消费券,惟事后研究证明对振兴市道效用不大,很多台湾人并没有额外消费,仅是将消费券代替原本要用的现金,应付日常开支,省下来的钱,不少被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每年财政预算案“派糖”,总有人不满这边派得多、那边派得少。全民派钱表面上人人等额,可以确保“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然而真正合理的公共财政政策,应该是视乎不同阶层和不同行业需要,提供所需支援,港府与其“大水猛灌”全民派钱,任由部分肥水流到别人田,还不如推出更到位的行业振兴措施,以及更精准的利民纾困扶贫支援。现时社会最不满政府的一群,并非生计朝不保夕的基层市民,而是中产背景的市民和年轻人。政府全民派钱1万元,不会改变他们的看法,甚至只会换来“乱花钱收买人心”的质疑。
善用财政储备
化解深层矛盾
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纠缠交织,由土地房屋到贫富悬殊等问题,在在需要巨额投入,政府应该善用储备拆解这些问题,全民派钱效益不彰,徒然浪费银弹。近日陈茂波表示,面对经济逆周期,政府不会缩减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支出,也会积极加码“撑经济保就业”,惟亦提到国际评级机构正密切关注香港情况,政府有必要确保财政稳健。人人派钱1万元,涉及开支随时高达600亿至700亿元,连同原有政府支出估算,财赤随时超过1000亿元,莫说普罗大众未必赞同,恐怕国际评级机构也会有反应。政党政客为了备战选举,当然乐意慷纳税人之慨呼吁派钱,然而当局必须放眼香港长远利益,向民粹压力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