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须高度警惕香港问题“台湾化”

时间:2019-12-22 09: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杨丹旭 [email protected]
北京报道

中国大陆学者指出,反修例抗争凸显香港回归后港人的国家认同问题,必须高度警惕香港问题“台湾化”。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昨天在2020环球时报年会一场围绕“香港之痛:根在政治还是民生?”的讨论中研判,香港问题“不再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文化冲突”,而是涉及到“要不要认同国家,要不要独立”,因此,香港问题正面对“台湾化”的趋势。

抗争凸显不少年轻港人不愿承认回归事实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香港中联办法律部原部长王振民在同一场讨论中同样提出,反修例风波凸显如何认识中国的问题,以及愿不愿意接受香港回归的事实。

他说:“我们看到在香港始终有这么一股势力……本质上还不愿意承认已经永久回归祖国的事实,还是在三心二意。”

年轻人在香港反修例抗争中成为主力,有大陆和香港学者同时指出,这显示后物质主义思想在香港崛起,北京必须从长远上思考如何治理进入后物质时代的香港。

强世功对比“六七暴动”和反修例抗争指出,前者的参与者是最贫穷的群体,是典型的经济问题,而反修例抗争中,大量参与者是学生、教师、知识分子,显示经济因素并非最大冲突。

他判断,香港本土这些年发展出后物质主义思想,从年轻人提出的诉求看,他们要解决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思想、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哪怕我们香港人经济条件差一些,住房条件差一些,但是我们比起内地的优越,恰恰是我们有独特的文化、自由等等这样的价值观。”

价值观上的优越感也被用于弥补陆港经济此消彼长给港人带来的心理落差。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指出,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后,香港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非要赶上这趟列车,反而以香港的“政治更文明”来弥补经济上的心理落差。

他观察,“大陆政治不文明”的意识形态如今渗透香港教育,简单地通过在教育中注入历史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不能解决这种后现代和去物质化思想意识带来的问题。

至于香港问题背后的经济因素,有大陆学者认为,此次风波暴露香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

王振民说,香港社会盲目崇拜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政府完全不干预、不入场,这造成香港社会贫富悬殊极大、土地财富高度集中,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香港发展带来的红利。

赞一下
(60)
69.8%
赞一下
(26)
30.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