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
美国周三(12月18日)晚上,众议院在电视直播前通过弹劾总统特朗普,使之成为美国历来第三名被众议院弹劾之总统。接续发展没有悬念,由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将否决议案,保住特朗普总统之位,这场弹劾案是否注定只能为闹剧一场?
特朗普因为涉嫌要求乌克兰对付其政治对手拜登,被众议院弹劾。议案分两项,一为指控特朗普滥用职权,二为其不配合调查而妨碍国会运作,分别以230票赞成、197票反对,及229票赞成、198票反对,获得通过。投下赞成票的全是民主党议员,反对的几乎全为共和党人,两名倒戈的民主党议员其中一人打算转投共和党阵营。在政治对立及社会撕裂的美国,这次的表决结果为意料之内。
同样能够预期的是,在共和党人占多数的参议院,弹劾议案将被否决,民主党及其支持者将会指摘共和党议员包庇总统,共和党及其支持者则批评民主党人滥用弹劾权力,作政治攻讦。两至三个月后,美国历来第三次之弹劾案将会以闹剧形式落幕。
对来年大选的迥异预期
对上一次总统弹劾案为克林顿1998至1999年莱温斯基事件,当时克林顿的政策得到人民支持,即便其个人操守成为众矢之的,在国会两院弹劾期间仍然维持高企之民望,且民调显示美国人反对弹劾议案。今次特朗普被众议院弹劾,不少共和党人以克林顿为例,声称民主党人将会自食其果,因其政治操作而失去民意支持。亲共和党大报《华尔街日报》在众议院通过议案后发表社评,指出“特朗普将获参议院裁定为指控不成立,共和党人可能助了特朗普一把赢得连任”。
另一方面,亲民主党大报《纽约时报》表示,“特朗普遭弹劾,共和党人随其堕落。投票赶走他们,保护美国民主。”《华尔街日报》及《纽约时报》、CNN及霍士电视台呈现的如平行时空。根据民调,民主党选民八成多赞成弹劾特朗普,共和党选民却只得一成支持。换言之有罪与否,视乎你是哪个政党的支持者。
对于两个政党而言,弹劾议案的结果早已注定,并非重要,重要的是它会怎样影响民意走向,甚至会否改变来年大选之格局。共和党人参考克林顿的例子,但两次弹劾案不能完全类比,除了因为克林顿当年之民望远比现今特朗普的高,也因为莱温斯基案的本质是总统私生活和操守,但特朗普案则为利用职权之便对付政敌。再者,当年参议院否决弹劾案,随后半年克林顿的民望见回落,翌年总统大选民主党更败于共和党。弹劾案的政治观感以至民意走势,向来便是浮动不定,没有人能说得准。
终极裁决者——选民
而这一点,本来便是民主社会之常态。弹劾总统的机制往往门槛较高,例如要得参议院三分二议员支持,并不容易通过。比较宪法学者Tom Ginsburg最近研究指出,1990年至2018年间63个民主国家曾发生国会弹劾行政首长之事,共154宗弹劾议案仅10宗获得通过。除非像尼克逊的水门事件那般严重,连国会内的党友再难支持,使尼克逊自行请辞以免难堪,否则一般而言,国会议员依政治立场投下赞成或反对票,而他们是否逆民意而行,在下场选举中人民便会以选票表态。
明白此道理,共和党、《华尔街日报》、霍士电视台等便应自问,他们是否有把握特朗普政府得到选民认同?尤其是2016年大选特朗普虽得到较多选举人票,但其得到的普选票其实少于民主党候选人希拉莉,说明了美国社会逾半人不支持他。至于民主党、《纽约时报》、CNN等亦要明白,支持弹劾议案、反对特朗普的多为民主党支持者,愿意“投票赶走他们”的也是这些原本已不会投给特朗普的选民。共和党人能够“包庇”特朗普,不是因为他们厚颜,而是因为他们仍然得到一定的选民支持。两个阵营若然只知讨好原有受众,未能突破同温层及争取新支持者,社会不会朝他们所想的方向前行,如其所愿般改变。
民主社会要向前发展,既要有公平而公正的选举,让选民意愿转化成能代表人民之代表,亦要有相应的政治文化,孜孜不倦地争取别人的支持,甚至凝聚共识。此理若能彰显,闹剧一场或许也是民主一课,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