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悠:中俄在军事上靠拢

时间:2019-12-13 22: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去年9月11日,俄罗斯东部战区举行名为“东方2018”的军事演习,最大的看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蒙古军参与。以往这个演习主要针对日美和中国,但这次中国军参与令人震惊。虽然在设定上依然以中国为对手,即纯军事上依然把中国作为假想敌,但在政治上中国的地位发生很大变化。

进入2019年,中俄在军事上进一步接近。7月23日,中俄轰炸机在日本海上进行首次联合空中巡逻飞行,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参加9月俄罗斯中央战区举行的名为“中心2019”的军事演习;普京总统在10月发表声明表示,俄罗斯正在帮助中国开发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可见中俄军事合作正在涉及扼制战略的领域。

鉴于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全领域的迅速崛起,对与中国接壤边境长达4000公里的俄罗斯来说,中国的存在感增强也算正常。如果考虑到2014年以后,由于来自西方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的能源开发和武器出口受到制约的局面,两国的走近也可以理解。俄罗斯在2015年公布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中,把与中国的关系定位为“全球和地区稳定的基础”,由此可以预想到俄罗斯会与中国靠拢。

但是,中俄接近程度事实上远超过很多研究俄罗斯专家的预测。在安全保障方面,中俄为了避免卷入彼此并不太关心的纷争中,比如对俄罗斯来说的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的乌克兰问题等,很多人认为中俄会回避建立拥有相互防卫义务同盟关系的问题。

但是,2014年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在东海举行,次年中国舰队访问黑海;2016年“海上联合2016”在南中国海举行,普京表示不支持驳回常设仲裁法院对中国在南中国海主权主张的判决,可见在对待中俄关系上,必须在一定程度改变以往的看法。

而所谓“一定程度”,是因为这些演习在远离纷争地域,包括中国称钓鱼岛的尖阁诸岛、南沙群岛、克里米亚半岛等海域,普京对仲裁法院判决做出的声明是,有关“国际仲裁法院的判决没有听取中国的意见”,即并未直接表达支持中方对主权的主张。但从整体来看,中俄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这一事实不容否定。

即便今后中俄回避正式表示互助防卫义务,坚持不结盟,但是非互相防卫的军事合作关系(俄罗斯称为“协约”),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深化,预料今后中俄军事关系会进一步加深。

促使中俄接近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源自中俄对美国关系的恶化。也就是说,由于“共同的敌人”的出现,产生了抱团的契机。因此,如果美国在乌克兰问题和美中贸易摩擦找到一定的出口,可以预测中俄的接近会出现刹车。

但是,美国在2018年的国家安全战略(NDS)中,明确陈述了与中俄关系是“大国之间的竞争”。这是着眼于国际力量平衡变化的战略方针调整,即使个别问题得到解决,其影响也是有局限性的。

而且,中俄都是欧亚大陆的大国,共同拥有为了维持和运营如此大的疆域而需要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的国家观。另外,即使事实上俄罗斯不欢迎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但该构想没有意图促成前苏联各国威权主义体制的民主化,在这一点上,中国进军这些国家也在俄罗斯的“允许范围”内。

另一方面,欲推广自由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的美国,在中俄眼里是试图要颠覆本国和友好国家体制的敌人。中俄在国家观的层面上与美国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巨大鸿沟,所以现在的中俄关系和两国的对美国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作者是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特任助教)

赞一下
(29)
80.6%
赞一下
(7)
19.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