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新加坡更应发挥身为区域市场联结点的优势,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落户本地,再由此走向亚细安。通商中国希望成为这个进程的整合者与催化剂。
陈婧 报道
通商中国不仅要带中国企业“走进”新加坡,更要帮他们从本地“走出去”,开拓广阔的亚细安市场。
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本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新加坡更应发挥身为区域市场联结点的优势,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落户本地,再由此走向亚细安。通商中国希望成为这个进程的整合者与催化剂。
李奕贤说,亚洲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新加坡作为区域经济枢纽,不应只提供资讯交流服务,更要通过解读与引导为资讯增值,帮助中国企业解决在区域扩张中遇到的痛点。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放眼亚细安市场。新加坡市场虽小,但如果我们能发挥多语言和文化优势,就能吸引中国企业把区域总部设在本地,为本地市场带来更多商机。”
他也观察到,近年来进军本地的中资企业,既来自金融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也有不少互联网和科技起步公司。“我们可以把这些企业根据行业和发展方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走进来,走出去’。”
通商中国由我国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在2007年倡议创立,旨在建立一个以华文华语为交流媒介的平台,造就一批双语双文化的中流砥柱,搭建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和经济的桥梁。这个非盈利组织目前共有338名个人会员和106名企业会员,举办超过400场活动,覆盖25万名受众。
除了企业家和高净值人士,通商中国也将针对在校学生和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推出更多活动,加强新中两国青年间的交流互动,培育更多通晓双语双文化的“新中通”人才。以明年推出的青年实习交流计划为例,新中两国每年可各派500名大专院校学生到对方国家的企业实习长达六个月。
李奕贤说:“本地青年可到中国的不同行业和不同城市,深入体验当地职场和社会。希望他们经过实习,能继续参与在中国发展的机会,壮大我们的‘新中通’人才库。我们也期待能抛砖引玉,推动其他企业提供类似的交流机会。”
陈佩玲:懂双语双文化之外“新中通”须熟悉中国政经领域
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受访时透露,配合明年新中两国建交30周年,该机构将举办更多活动,如高级领袖研修班、暑期课程奖学金和透视中国学生双语论坛等,促进双边人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交流。
陈佩玲认为,如今要成为“新中通”,懂得双语和双文化只是基本条件,还得熟悉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最新进展,并能够通过新加坡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才能提供更多增值。
李显龙总理两个月前指出,我国的双语优势正在相对减弱,本地“新中通”人才是否会随之减少?陈佩玲对此表示乐观。她说,越来越多国人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因此加强华文华语学习。“过去还有一些英校生以不懂华语而自豪,现在已经没什么人会这么想了。”
陈佩玲去年5月接任通商中国总裁以来多次前往中国,也参与筹办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和通商中国奖等大型活动。她坦言,和历任总裁相比,自己没有在中国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刚上任时压力很大。“幸好同事们都很‘给力’,帮助我在短期内快速成长。”
自称“怕输妈妈”的陈佩玲,也把双语双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她笑着说:“我教儿子认东西时会告诉他:‘这个在新加坡叫脚踏车,在中国叫自行车’虽然不知道小朋友能吸收多少,但希望能从小在他心里种下双文化的种子。”
通商中国新届董事年轻化 刊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