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区选结果恐难逆转香港乱局

时间:2019-11-26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香港区议会选举投票上星期天(24日)晚上结束,投票率高达71.2%,是香港史上投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路透社)

社论 2019年11月26日

香港区议会选举投票上星期天(24日)晚上结束,投票率高达71.2%,是香港史上投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昨天选举管理委员会公布结果,正如一些观察家之前所预料,借助过去五个多月来反修例冲突的声势,泛民主派取得压倒性胜利,在18区议会中的17区取得过半议席,在全部452个议席中拿下390个议席,亲北京的建制派只赢得约一成议席。

这是香港大规模社会动乱以来首次民意的直接表达,但是否具有引导港府未来政策走向的意义尚有待观察。一向来,香港区议会选举的投票率偏低,2011年仅41.49%,2014年的“雨伞运动”虽推高港人的政治意识,不过2015年的投票率只增加至47.01%。这次却打破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所有选举的投票率纪录。

泛民主派的选举胜利,被认为是香港人向港府发出明确的政治信息,直接对港府的一次“公投”,而“和理非”示威者和“勇武派”抗争者,今后会如何利用泛民派翻转区议会、扳倒建制派的大胜,拟定策略分进合击,继续争取各种诉求,以及接下来香港街头示威,是继续勇武派路线还是和理非主导,将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

值得庆幸的是,香港区议会选举是在平静、理性、安全有序下举行,示威者在投票数天前就已表明不会破坏投票,还呼吁全民去投票。虽然区议员的职能不强,但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达294万人,不能说不是广大港人对港府的一次民意总表达。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昨天也对选举结果作出表态,说她留意到坊间有很多分析指出选举结果,是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与深层次问题的不满,“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并将会加强和各区区议会合作,共同解决市民关切的问题。但林郑并没有回应五大诉求。

区议会在香港政治、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原本只是一个基层机构,权力有限。区议会主要负责管理各区的开支及建设,涉及现实生活的课题,但在2010年的政改中,香港立法会规定六个功能组别的议员是通过区议会产生,即可从452个区议员中选出这六个人;而根据《基本法》,特首选举委员会的1200个委员中,有117个经由民选区议员相互选出而产生。因为在区议会选举中获得过半议席,泛民主派被认为今后对特首的产生拥有更大影响力。在泛民阵营中,甚至有所谓的“风云计划”的说法,即区选胜利只是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是要冲击2021年的特首选委会的席位战。目前,泛民占有选委席位(包括立法会议员)300多席,若到时再有斩获,加上区议员选委,力量更不可小觑。一般预判,在这场建制派和泛民主派的对决中,泛民主派大获全胜,有利于它在明年立法会选举的选情。

香港人将对生活和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愤怒,在区选中转化为手中的一票来表达,声音无疑是响亮的。但港人终归必须深刻思考,接下来香港如何走出动乱困局;当五大诉求和现实对撞,出路又在哪里?如果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制,甚至动摇“一国两制”的基础,引发的又会是怎样的后果?至于港府,又有何手段止暴制乱,避免暴力抗议活动日益加剧,破坏香港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阻止香港进一步陷入分裂,是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泛民主派通过投票箱来对港府施加压力,但区议会选举结果难以改变香港政治僵局,港府不可能回应五大诉求。示威者最终可能被迫选择继续通过示威和破坏等公民不服从行动来达到目的,即使暴力活动短暂平息,只要结构性的矛盾尚在,一切照旧,还是有可能再次爆发。

赞一下
(86)
90.5%
赞一下
(9)
9.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