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谈休兵 乐观中有隐忧

时间:2019-11-07 13: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作者:梁国源

据报载,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对与中国于本月内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表示乐观,又说很快会公布获豁免的美国企业名单,可继续与中国华为做生意。但这些说法藏有不少但书,如对华为的豁免仍属临时许可证,且强调受豁免产品须以不影响国安为前提,使贸易战在乐观中仍带隐忧。

事实上,有别于美国道琼工业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在总统特朗普宣布美中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第一时间以大涨回应、中国上证指数也在周末假期后的首日收复3,000点大关,离岸人民币盘中价亦一度大涨逾300个基点等市场乐观氛围,国际媒体及舆论却对此一进展相对保守。

因为美中贸易战的核心问题,仍是美国认为双方存在“不公平贸易”,其成因源于中国体制所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中国对国有企业大量补贴、迫使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移、不尊重智财权…等。正因如此,今年2月美国首席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即表示,美中贸易谈判需要“结构上的改变”,美国不会接受一个“不全面协议”。

至于最新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是否符合“结构上的改变”?表面看来,美中双方都有友善回应,但该协议仍未经白纸黑字签署,且对关键的结构性问题要如何推展也极不明确。尤其是中国透过政府大额补贴企业进行不公平竞争及美国企业被迫技术转移等结构性问题,将延后到第二阶段处理;对非农产品类的贸易也未进一步协商;金融业开放的协议虽完成,却缺乏细节,均显示这是一份“缺乏全面协议”。

既然如此,为何美中双方愿意第三度休战?对特朗普而言,贸易战僵局拖累美国经济成长将不利其连任之路,且随着联准会接续降息,特朗普难再将经济放缓全然归咎于联准会。再加上中国减少美国农产品进口,伤及特朗普票仓、避免贸易战促升物价,累及美国年终节庆消费,乃至于急切把话题从弹劾案和乌克兰事件转移等经济与政治考量皆是。

对中国来说,除了香港反修例事件持续延烧外,尚有经济成长率不如预期、失业率升高、猪瘟疫情助涨CPI等问题,而美国相对便宜的猪肉及农产品正好可舒缓物价飙升的燃眉之急,帮助北京当局适时稳定经济和政治层面上的过度动荡。

也就是说,所谓的第一阶段协议是在两国都饱受国内经济与政治压力之际达成的,且后续第二、第三…阶段要谈的技术转移、工业补贴等结构性改革,才是真正棘手。难怪IMF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普拉萨德(E. Prasad)认为,“即便该协议将暂停关税加征,但对于解决两国摩擦的根本原因没有多大作用。”

回顾贸易战开打以来,美中曾有过两次休战,一是去年12月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二是今年6月在日本大阪。但前者仅持续了五个月,后者更只有短短一个月。尽管本次协议会对某些国家或行业的短期压力有所舒缓,但仍不能扭转两大强权在经济与政治上争锋的趋势。何况本次协议亦未触及过去16个月双方互相加征的关税,代表国际生产链的变化将持续发展下去。因此,高贸易依存度的国家与全球性布局的投资人,均不能不提早做好准备。

(作者是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董事长、国立清华大学科管学院荣誉教授)

赞一下
(12)
66.7%
赞一下
(6)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