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扬:新中企业应取长补短 在亚细安共创第三方市场

时间:2019-10-31 07:4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合作模式是该倡议的一大进展,“能结合中国的基建与产能、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软件、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需求这三边的优势”。(叶振忠摄)

新加坡企业应与中国企业取长补短,携手开拓以亚细安地区为主的第三方市场。这类合作能调动三方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实现三赢局面。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昨早在新中商务论坛上提出以上观点。他指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合作模式是该倡议的一大进展,“能结合中国的基建与产能、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软件、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需求这三边的优势”。而新中两国互补性强,本地企业也可扮演联通与桥梁作用。

第三方合作模式分散股权较易在国际上被接受

顾教授认为,此前中国国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做法,长期而言会面临挑战。譬如项目常被指是中国政府主导,美国就一直批评“一带一路”项目的股权多由中国持有,国际上的接受程度遇到挑战。

而在第三方合作模式下,各国企业可直接与中企携手进入第三方市场。这个模式成熟后,股权就会分散,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接受。

顾教授在论坛场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也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促进了第三方市场的开拓,倒逼大家走向第三方,中国与他国的贸易活动近年也在增加。

他说,相关合作主要是企业间的商业行为,例如股权合作、联合投资等,因此能避开许多地缘政治问题。

不过,这类合作也面临很大风险。顾教授在论坛上警告,来自美国的阻挠,以及第三方市场因政权更替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等,都是可能发生的“非传统型风险”。

新中商务论坛是新加坡中华中商会自2012年起举办的年度活动。本届以“新中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为主题,探讨新中企业如何深化合作,将业务拓展至第三方市场,约240名来宾参与。

中华总商会会长黄山忠致辞时透露,根据商会今年的商界意见调查,新加坡企业最感兴趣的10大海外市场中,有六个是东南亚国家;另有49%的企业有意进军中国。“东南亚可以是两国企业合作的新根据地。”

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刘燕玲形容,作为和亚细安各国有密切联系的金融枢纽,新加坡能在项目融资和规划方面起催化作用,协助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支持中企在本区域成长。

她认为,新加坡作为专业金融服务和调解机制的亚洲中心,中国和区域企业也能从中受惠。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商务公使衔参赞钟曼英介绍,中新分别在去年和今年4月,签署了两份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目前双方在印度、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在逐渐展开合作。

三方经商节奏有落差

来自新中不同企业的代表昨天也在交流环节分享公司在新中开拓第三方市场的经验。

新加坡必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水海提出,双方进入第三方市场时,常会遇到“快与慢”的节奏落差问题。中企往往想迅速部署、尽快占领市场份额;但新加坡企业更为谨慎,需较长的时间做决策。

叶水福集团企业发展兼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总监陈顺利认同这种看法。他举例,去年公司与一重庆跨境运输企业合作开拓越南市场,该企业想迅速部署运输网络,急于搭台举行发布会,但恰好碰上越南国庆,当地人爱国情绪高涨之际并不乐见外企举办大型活动。

“如果当时先跟我们商量,我们就会提出这方面的顾虑。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阿里云高级产品总监于娟也分享说,公司进入东南亚市场后,确实感到速度上的落差。她分析,各地法律法规的不同是主因。譬如一些国家在个人数据保护等法律上的限制,对发展与合作速度造成很大影响。

但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认为,不同企业应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这也与不同领域以及决策流程中的相应考量有关。

企业代表们一致认为,新加坡作为进入第三市场的合作伙伴有其优势,除了对科技人才的投入在区域领先,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顾客与员工,也利于国际化布局,有助新中联手进入第三市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1)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